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月下老人,是源自唐朝时期的著名典故。出自唐朝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月下老人”是什么意思?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
月下老人,是源自唐朝时期的著名典故。出自唐朝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
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个叫韦固的书生路过宋城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栈,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
由于这个典故发生在宋城的南店,唐朝文学家李复言便把这则传闻取名为“定婚店”,收录在《续玄怪录》(原名《续幽怪录》)一书中,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
“月下老人”的故事产生在唐代,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
扩展资料: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他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录·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纪闻·王》),“人事固有前定”(《续定命录·韩泉》)。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月下老人
百度百科——月老
2019-12-24
释义: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
读音:yuè xià lǎo rén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记载“杜陵韦固 ,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 固 问所寻何书,答曰:‘此幽冥之书。’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姻耳。”
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雠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译文: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 ”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 ”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 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 ”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造句:他们相信这段姻缘是月下老人促成的,所以婚后特地来这间庙里还愿。
扩展资料:
近义词:媒妁之言
读音:méi shuò zhī yán
释义: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译文:不遵从父母的命令,不听媒人的介绍,钻到洞穴的缝隙中互相窥探,翻过去去私奔,那么父母和人民都会轻视他们。
造句:在有些国家,缔结婚姻要靠媒妁之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下老人
2019-12-24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主管人间婚嫁之事。相传唐朝时期韦固在宋城巧遇月下老人,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故事流传至今,使后人相信男女的结合乃月老牵起红绳加以撮合,因又称媒人们为月老。详细资料可见: 2013-08-22
牵红线的 也就是月老2013-08-22
就是牛%,也有人会说羊兔。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