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是什么生肖

(Rāhula),沉思罗汉: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13)因揭陀(Añgaja),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14)伐那婆斯(Vanavāsi)...
罗汉是什么生肖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八罗汉之名
称,即如下列:  (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2)迦诺迦伐蹉
(Kanakavatsa),欢喜罗汉: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3)迦诺迦跋厘堕阇(Kanakabharadvaja),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
缘的行者.  (4)苏频陀(Suvinda),托塔罗汉: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诺矩罗(Nakula),静坐罗汉:又为大力罗汉,因过
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跋陀罗(Bhadra),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  (7)迦理迦(Karika),骑象罗汉:本是一名驯象
师.  (8)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笑狮罗汉: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戍博迦(Jīvaka),开
心罗汉: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探手罗汉: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罗怙罗
(Rāhula),沉思罗汉: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Añgaja),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14)伐那婆斯(Vanavāsi),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
功.  (15)阿氏多(Ajita),长眉罗汉: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  (16)注荼半托迦(Cūlapanthaka).看门罗汉:为人尽忠职
守.  第十七罗汉: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后据民传转世为济公活佛,惩恶扬善,普救众生.  第十八罗汉: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
过猛虎.2016-08-02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2014-06-30
第十七罗汉: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后据民传转世为济公活佛,惩恶扬善,普救众生.  第十八罗汉: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2016-08-02
龙,虎,降龙罗汉伏虎罗汉2016-08-02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2021-04-24
ysrdz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4-12-21 09:05: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罗汉的真身(申)是生肖猴

  • 1. 罗汉是佛教中的一个称呼,通常指的是达到一定修行境界的高僧。在十二生肖中,并没有直接称为“罗汉”的生肖。2.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年份的一种方式,每个生肖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动物。这些动物按照顺序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 每个生肖都有...

  • 罗汉一般指的是老牛的意思思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2]该记录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现代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1]《诗经·小雅》载“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反映午马相对。但学...

  • 蛇。罗汉乃光头,而十二生肖中仅有蛇是光头!

  • 十八罗汉打一生肖,谜底是猴。这个谜语源自佛教故事,其中“降龙伏虎”一词描述的是罗汉们运用法力制服龙虎的情景。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某人具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或克服巨大的困难。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时期,慧皎在《梁高僧传》中提到了罗汉们施展秘咒制服神龙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