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何至死不愿去台湾?

杜月笙的孙子杜顺安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红色驿站”不见了。所谓“红帖”,就是当时上海流行的红帖,上面会写上上门学生的姓名,生辰八字和父母。蒋介石发迹前,经别人介绍去拜访杜月笙,并递上“红帖”。杜顺安曾说,“我们...
杜月笙为何至死不愿去台湾?

随着“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打败,蒋介石开始谋划守住台湾。除了把大陆黄金运到台湾,蒋介石还“邀请”了他认为对台湾重要的人,其中就包括杜月笙。
众所周知,杜月笙没有去台湾,而是在上海解放前去了香港,最终死在香港。1949年,蒋介石在上海崇明岛单独召见杜月笙,多次“邀请”他到台湾。杜月笙深知蒋介石的用意,他委婉地说:“总统的良苦用心,岳生已经接受了。但台湾气候潮湿,我又得了哮喘,想在现代的香港治疗,然后再去台湾。”。

我们不知道蒋介石听了杜月笙的话后作何感想。杜月笙不去台湾的原因,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他为什么不去台湾?相信杜月笙的亲戚最有发言权。
杜月笙的孙子杜顺安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红色驿站”不见了。所谓“红帖”,就是当时上海流行的红帖,上面会写上上门学生的姓名,生辰八字和父母。蒋介石发迹前,经别人介绍去拜访杜月笙,并递上“红帖”。
杜顺安曾说,“我们家曾有蒋介石的‘红帖’,上面明确写着‘蒋志清’。”(注:蒋志清是蒋介石上学后的学名)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杜月笙移居香港。这张“红帖”被锁在保险柜里,交给专门的会计保管。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回到香港,打开了保险柜。除了“红色邮局”,还有很多贵重物品。杜月笙之所以保留这张“红帖”,是为了当面交给蒋介石。但《红色邮报》消失了,这让杜月笙对蒋介石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上海。杜月笙认为,蒋介石至少应该表达自己在抗战中的贡献。按照杜月笙的预测,他当不了上海市长,至少可以弄个议长。结果没有得到上面的官衔,竹篮打水一场空。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杜月笙生前的遗愿是死后落叶归根,可惜未能实现。杜月笙病重时,身上只有十一万美元。当时,他是这样分配这笔钱的:每个妻子分得1万美元;儿子拿了一万块钱。未婚女儿得到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得到4000美元。
此外,杜月笙还将别人借钱写给他的欠条全部销毁。“我不希望你在我死后到处讨债。”
参考资料:《杜月笙与上海青帮三大亨传》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
2021-02-27
杜月笙作为当时上海最大的青帮头目,但是解放上海后,他跑到香港度过晚年。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胸无点墨,大字不识几个,蒋介石怎么可能让他当议长、市长。还有一个原因,杜月笙认为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用他的原话是:“我是夜壶,蒋介石把我用完了,眼看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往旁边一甩,再也用不着我了。”2021-03-03
这是因为杜月笙以为以自己的财力,还是能够在上海呼风唤雨,所以不愿意去台湾。2021-03-03
因为当时他知道留在大陆才能够让自己好好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去别的地方。2021-03-02
ysrdz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2-19 09:13: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另一个原因是杜月笙认为自己没有使用价值。他的原话是:“我是夜壶,蒋介石把我用完了,见我没有利用价值,就扔在一边,不再需要我了。”参考:《揭秘:杜月笙不愿赴台的关键原因》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 ...

  • 蒋介石如此看中杜月笙,完全是因为杜月笙当时在上海滩的影响力。如果去了台湾,杜月笙已然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完全是热脸贴着冷屁股。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就宣布收回了上海的所有租借地。租界从此成为历史,杜月笙从此失去了一个保护伞。意味着蒋介石不...

  • 聪明如杜月笙,深知与蒋介石的关系早有罅隙,真是孑然一身跟随蒋介石去台湾,没啥好果子吃。所以,他既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往台湾,而是举家迁往香港。1949年5月1日,一艘从上海出发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将杜月笙全家载往号称“自由港”的香港。杜月笙这着棋下得极妙。那时候,香港既不是共产...

  • 1.刚解放那会是因为杜先生不想去,因为他的势力都在上海在台湾只能认蒋介石摆布!2.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曾写信给杜先生邀请他参加开国大典,(因为杜月笙在出走上海时做了一个让我极为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把资产都留在了大陆并未转移海外这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非常感激他...

  • 杜月笙之所以没有去台湾,是出于对常凯申父亲的顾虑,他担心自己在台湾的安危。他知道离开上海和大陆,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庞大的市场,这种选择最终导致了他走向落魄。杜月笙之所以有钱,一部分是因为维护人脉圈的需要,另一部分是为了确保门生的日常开支,以及他的慷慨和善行。他为了铺路结识了许多人,花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