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哪里?反映了其怎样的抱负?

周公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在周武王死后而周成王年幼之时,由周公摄政。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又与姜尚联合发动东征,击灭商朝残余势力,扩大周王室领地,可以说没有周公就没有西周王朝。周公善待贤人,忠心于周成王,在周成王生病...
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哪里?反映了其怎样的抱负?
曹操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政治家跟文学家,他在赤壁之战前写了两首《短歌行》,表达了他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其一》最后两句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迎天子于许都,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平定了国内不少封疆大吏。破黄巾、击袁术、战刘表、破袁绍,破辽东,击乌桓,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大地。曹操的功劳大,所以得到的特权也多,他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且先被封为魏公,后被封为魏王。东汉一朝没有异姓王,而曹操被封为魏王,足见其功劳之大,权势之重。
曹操功劳大,权势重,这引起了皇帝党的不满,汉献帝曾下衣带诏号召忠义之士起兵擒杀曹操。刘备更是将曹操称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汉中之战时刘备打出的旗号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作为汉朝功勋的曹操被天下人称为“汉贼”,故他写诗述志,表达自己不过想做周公,统一天下后再还政汉室。
周公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在周武王死后而周成王年幼之时,由周公摄政。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又与姜尚联合发动东征,击灭商朝残余势力,扩大周王室领地,可以说没有周公就没有西周王朝。周公善待贤人,忠心于周成王,在周成王生病之时,他向神灵祈祷折他阳寿以愈成王之体。

《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道: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训戒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身份尊贵而不低贱,然而我泡澡三次停下,吃饭三次停下,就是为了接待贤士,就这样也还失去天下贤人的心。
曹操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汉贼,只是想做周公旦一样的圣人,故他写了两首《短歌行》,一篇《述志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在《述志令》中曹操写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表明曹 后,三国就鼎立了,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曹操在时刘备只是称王,孙权称侯。可见曹操对于想裂土称王的枭雄最有威慑力,因为谁敢称王,曹操就会讨伐谁!

曹操在《述志令》中写他的志向是: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是说曹操的志向是为国立功,以军功得以封侯。只不过时势造英雄,最终曹操的爵位是王爵,比侯爵高了三级,且死后还被儿子追认为皇帝。终曹操之世,曹操没有篡汉自立,足以表明他的志向!
曹操为什么不还政汉献帝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献帝能力差,如果汉献帝有汉武帝或汉光武帝的能力,曹操一定会还政的;二是,曹操还政后,必然会被政敌害死,曹 不足惜,但是他死后国家就会陷入更大的内战之中,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曹操在《述志令》中列举了蒙恬的事例,蒙恬交权给秦二世了,结果蒙恬身死,秦国陷入大乱,三年就被推翻了。曹操每次读到乐毅、蒙恬的历史时,就忍不住怆然流涕,他在悲伤英雄末路,国家将倾!
《述志令》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021-01-13
出自短歌行·其一。反映了其当时的政治抱负,我只是想把国家统一还给汉室。2021-03-17
来自《韩诗外传》,反映了曹操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够归顺他,表现出他想要一统天下,做天下霸主的雄心壮志。2021-03-29
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反映出了曹操想要一统天下,让所有人都归顺自己,天下人都顺从自己的伟大抱负。2021-03-29
ysrdz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2-19 06:35: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

  •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此句,表达了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招揽天下贤才,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此句寓意招揽贤才越多越好,体现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和重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仅是曹操招揽贤才的宣言,也是他实现统一天下目标的决心和态度。这句诗的引用,展现出曹操对于贤才...

  • 曹操在《短歌行》里,借用周公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心的两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 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曹操自喻为周公,表达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期望天下英杰真心归顺的意愿。此句灵感源自“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之典故,意在描绘沐浴时需多次停顿握发,吃饭时需多次停顿接待宾客,以确保不怠慢人才。《短歌行》中,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