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个1.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2.郭守敬星——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
国际天文联盟把全天的星座定位多少个?中国人给予星星的名字有哪些?
88个基本的星座,中国给予星星的名字很多,例如五车二,大角,天津四等等2009-02-05
88个1.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2.郭守敬星——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3.张衡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4.张钰哲星——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第4420期公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正式编号为205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5.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在1964年11月9日发现了第2027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6.邵逸夫星——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64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7.陈嘉庚星——1990 年 3 月 31 日 , 中 国 国 际 小 行 星 命 名 委 员 会 , 将 中 国 科 学 院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在 1964 年 11 月 9 日 新 发 现 的 第 2963 号 行 星 , 命 名 为 “陈 嘉 庚 星” 。
8.吴健雄星——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9.张果喜星——1993年6月5日,张果喜得到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302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
10.田家炳星——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156,轨道倾角(即小行星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几乎是在黄道面上运行;它的轨道半径长为2.366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的平均距离,约等于一亿五千万公里),这就是说田家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绕太阳运行一周需3.6年。
11.叶叔华星——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12.蔡继有星——1995年8月28日。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香港新华集团举行“蔡继有星”命名大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把“5389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继有星”
13.李晓华星——1996年3月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大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李晓华星”命名典礼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964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编号为第3556号。
14.李达三星——1996年5月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3812的小行星命名为“李达三星”。
15.王宽诚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651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宽诚星”。
16.曹光彪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81年11月27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566的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
17.查刘璧如星——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国际编号为3960号小行星以香港妇女界著名人士查刘璧如女士的名字命名为“查刘璧如星”。这颗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5年1月20日发现并提名。
此星以著名人士查刘璧如的名字而荣誉命名,查刘璧如女士热心杜会公益,为中国的科学及妇幼教盲、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查刘璧如星”(3960)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281,轨道倾角为14.480,轨道半长径为2.64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平均距离,约等于1.5亿公里),就是说“查刘璧如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96亿公里,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59万公里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4.29年。“查刘璧如星”里离地球最近时只有1.35亿公里。
18.巴金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11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是“8315”的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35491号通知国际社会,命名为“巴金星”。1999年10月26日,“巴金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袁隆平星——1999年10月。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谈家桢星——1999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21.曲钦岳星——1999年,国际编号为3513号小行星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被命名为“曲钦岳星”。第3513号小行星是中国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10月16日发现的,并得到国际小行星组织认可 。
22.钱学森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3763号的小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
23.贝时璋星——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24.武衡星——2004年3月18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56088的小行星命名为“武衡星”,以此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5.一行小行星——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26.张衡小行星——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为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第2051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张(Chang)”来命名的。
以上便是我找到的答案 看似很多 其实这只是截至2006年的数据...而且也不会是很全的
星座。2009-02-06
88个1.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2.郭守敬星——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3.张衡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4.张钰哲星——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第4420期公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正式编号为205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5.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在1964年11月9日发现了第2027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6.邵逸夫星——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64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7.陈嘉庚星——1990 年 3 月 31 日 , 中 国 国 际 小 行 星 命 名 委 员 会 , 将 中 国 科 学 院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在 1964 年 11 月 9 日 新 发 现 的 第 2963 号 行 星 , 命 名 为 “陈 嘉 庚 星” 。
8.吴健雄星——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9.张果喜星——1993年6月5日,张果喜得到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302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
10.田家炳星——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156,轨道倾角(即小行星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几乎是在黄道面上运行;它的轨道半径长为2.366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的平均距离,约等于一亿五千万公里),这就是说田家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绕太阳运行一周需3.6年。
11.叶叔华星——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12.蔡继有星——1995年8月28日。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香港新华集团举行“蔡继有星”命名大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把“5389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继有星”
13.李晓华星——1996年3月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大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李晓华星”命名典礼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964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编号为第3556号。
14.李达三星——1996年5月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3812的小行星命名为“李达三星”。
15.王宽诚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57年10月31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651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宽诚星”。
16.曹光彪星——1998年10月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81年11月27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4566的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
17.查刘璧如星——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国际编号为3960号小行星以香港妇女界著名人士查刘璧如女士的名字命名为“查刘璧如星”。这颗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5年1月20日发现并提名。
此星以著名人士查刘璧如的名字而荣誉命名,查刘璧如女士热心杜会公益,为中国的科学及妇幼教盲、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查刘璧如星”(3960)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281,轨道倾角为14.480,轨道半长径为2.64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平均距离,约等于1.5亿公里),就是说“查刘璧如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96亿公里,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59万公里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4.29年。“查刘璧如星”里离地球最近时只有1.35亿公里。
18.巴金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11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是“8315”的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35491号通知国际社会,命名为“巴金星”。1999年10月26日,“巴金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袁隆平星——1999年10月。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谈家桢星——1999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21.曲钦岳星——1999年,国际编号为3513号小行星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被命名为“曲钦岳星”。第3513号小行星是中国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10月16日发现的,并得到国际小行星组织认可 。
22.钱学森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3763号的小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
23.贝时璋星——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24.武衡星——2004年3月18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56088的小行星命名为“武衡星”,以此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5.一行小行星——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26.张衡小行星——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为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第2051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张(Chang)”来命名的。2009-02-06
全天星座88个,中国人有 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中国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记载颇详。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 3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是在黄道和白道附近的28个区域,即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国在观星上的成就要比西方早,中国人说三垣28宿,把天上星座分成三大块28类,而不是只有西方的12星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紫微垣。中国的观星术,现在统称紫微星座,与西方的十二星座相区别。紫微星座共有十四主星,分别是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可按易经分为阴阳两性,对应人的个性为四大类,开创型、领导型、支援型、合作型。2009-02-05
88 个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