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辅政的是周公而不是姜子牙呢?咋回事?

我认为周武王把姜太公下放各地方的意图首先是姜太公丰功伟绩,年龄也大了,该退休享受清福了,国家内部朝政不太需要他了,可以去地方上为百姓造福,为朝廷创收。这其实是权力的明升暗降。武王伐纣,周公辅政是中国历史上被...
历史上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辅政的是周公而不是姜子牙呢?咋回事?
说到周武王其实那个时代的时期太过于久远了,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可以研究啊,最近小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武王在死了之后好像是由另外一个人来主持辅政的,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不是姜子牙呢。
周武王死后要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是周武王想要解除父一辈的影响,建立本身的政治班底。一朝皇帝一朝臣是亘古不变的事理,直到如今仍旧这样。不要跟我说什么圣人明君,只要是人,只分有才能的人和没才能的人。我认为周武王把姜太公下放各地方的意图首先是姜太公丰功伟绩,年龄也大了,该退休享受清福了,国家内部朝政不太需要他了,可以去地方上为百姓造福,为朝廷创收。这其实是权力的明升暗降。

武王伐纣,周公辅政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传诵的美谈。相传殷商末年,商纣王帝辛暴虐残忍,残害忠良,戕害百姓,引来 人怨。西陲小国周国,经历十几代人用心经营,文王武王父子相继东征,积累了深厚的实力一举灭商。灭商第二年,周武王积劳成疾,溘然长逝,遗命弟弟周公旦辅佐儿子诵,史称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灭商离不开重臣姜太公吕望的出谋划策,精心筹划,而牧野之战,一日灭商,更是离不开吕望的身先士卒,临阵冲杀,那么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要任命弟弟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呢?姜太公吕望和周公旦两个人的身份有很大的不同,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因为封邑在周邑因而被尊称为“周公”,姜太公姓姜,吕氏,名望,被周武王称为“师尚父”。

历史学家认为,周族的核心姬姓一族原本起源于黄土高原,因为气候变化才迁徙到渭河流域,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姜姓融合,武王发和周公旦都娶了姜太公的女儿,这就是两族融合的表现。由此来看,姜太公属于外戚,是既要拉拢信任也要提防的人物,相比起亲弟弟周公来讲要疏远一些。周武王为了筹划灭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伟大事业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在灭商之前周武王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出现了多次的失眠和恶梦,这个时候一直都是弟弟周公旦陪在他身边,对他进行开导。在武王灭商后,武王又一次失眠恶梦,周公前往慰问,武王便交给他一个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在新都城修建明堂祭祀祖先,这实际上就是有传位给周公的意思。
2022-12-08
关于周公和姜子牙,周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生活在周朝(前1046-256年)。他是武王的兄弟,在武王死后巩固了周王朝的权力。

另一方面,姜子牙是一位来自中国神话的人物,据说他帮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他是一位英明能干的战略家,在周朝初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在历史上的作用被认为是传奇性的而非事实性的。
周公作为武王的兄弟,是武王死后协助政府和王国统治的自然选择。他以智慧、正义和执政能力而闻名。他帮助建立了一个稳定有序的政府,他因对儒学发展的贡献而被人们铭记。
姜子牙是神话中的人物,他在历史中的角色和存在是不确定的,也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表明他是否在武王死后参与了政府。
需要注意的是,《周公》和《姜子牙》来自不同的历史背景,武王之死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故事,也可能是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引用。
2023-01-26
因为周公他的才能非常出众,而且品德也比较高,所以是辅政,而姜子牙只能算是一个武将吧。2022-12-08
因为姜子牙更善于行军作战,周公更适合辅助,所以会这样。2022-12-08
因为当时姜子牙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如果他还在继续辅佐的话,可能寿命会更短。2022-12-08
ysrdz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2-19 15:41: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功臣,为周武王击败商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周武王去世之后并没有任命姜太公来辅佐年幼的周王,而是任命周公来辅佐。3. 周武王之所以这样做,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功臣权力过大影响到周王室的稳定。在周武王去世之前,周武王的长子年纪还较小,无法对抗功臣,因此任命周公为辅政大臣。4...

  • 综上所述,周武王死后,周公旦而非姜子牙辅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周公旦与成王的关系更为亲密,他的血缘关系更能够得到贵族们的认可。其次,姜子牙在周武王时期虽然功勋卓著,但他在周成王即位时已经年迈,身体状况可能并不适合辅佐成王。此外,周公旦以其卓越的才华、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崇高的声望而受到尊...

  • 其次,年纪有差。按照《封神》的记载,姜子牙在九十八岁封完神后功成身退。而武王在这一年四十二岁(或五十一岁),可以看出姬发年纪上比姜尚小,更不用说周公了。从两人的年纪对比来看,周公正值壮年,而姜尚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除非他头脑发热,否则武王是不会选择他来辅政的。再次,折腾不起。武王...

  • 2、年纪有差 按封神原著,姜子牙九十八岁封完神后功成身退。武王向来都称姜子牙为相父,这一年42岁(或51岁),可见姬发都没姜尚大,更别说周公了。可见,在两人年纪对比上,周公春秋鼎盛,而姜尚已经是个快要入土的老人,除非脑袋被门夹了,否则武王就不会用姜尚辅政。3、折腾不起 武王伐纣功成于...

  • 首先,亲情因素至关重要。姜太公虽对周朝功不可没,但与周公相比,他终究是外人。周公不仅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文王的儿子,由他辅政,即使大权旁落,周朝依旧在姬姓控制之下,保持了姬家的连续性。若姜太公辅政,一旦有异心,周朝可能遭受灾难,甚至改朝换代,这是周武王不愿见到的。因此,选择弟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