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当年周公辅佐成王,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而王莽辅佐西汉平帝,没有篡位时表现得谦恭敦厚.周公最终是忠心的,王莽最终是篡位了,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如果周公在人们对他有流言时死了,人们便不知道他是忠心的.而王莽假如在谦恭的时候死了,也没人知道他有篡位的野心了.
这句话的意思说明,看人不能看表面,也不能看一时,要看本质,看长远.对人的认识和评定,也不能完全绝对.2017-07-17
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2019-04-30
这四句诗是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后四句.\x0d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也就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当年六月,诗人因为上书请求朝廷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那就是放开怀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并告诫世人.\x0d此诗为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你一个鉴别事物真假的办法,既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去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来问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宝玉也好,优秀的材质也好,都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才能识别出来.因此,当年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的时候,有多少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但最终人们还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胆,高尚品格;又比如当年王莽辅佐也不过九岁的西汉平帝,表现得多么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可又有谁知道他后来居然会篡位自立呢?看起来,一个人的为人还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注释:①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x0d②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x0d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x0d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谦恭下士.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x0d⑤向使:假如当初.复:又.2017-07-17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里面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摘要】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是什么历史事【提问】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里面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回答】
您好,这两句主要是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西周周公和西汉末年的王莽。【回答】2021-10-31
ysrdz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4-12-20 18:14: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释义:当年周公辅佐成王时,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时,也会感到恐惧。而当年王莽辅佐西汉平帝,尚未篡汉时又表现得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

  • 王莽谦恭未篡时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翻译: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出自《放言五首》,其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

  • “王莽谦恭未篡时”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王莽谦恭未篡时”全诗《放言五首·其三》唐代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

  • 周公会害怕,王莽也是毕恭毕敬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出自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意思是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诗人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