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后一句王莾谦恭下士时,还是王莾谦恭未篡时?

礼贤下士,假行仁义,当时天下人都齐声称颂王莽的圣贤仁义之名。后来王莽终从王太后处逼得传国玉玺,自立为帝。从原文上看,应该是后者。但二者意思一样,且因前者说起来也通顺,不影响表达,故后人也习惯采用之。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后一句王莾谦恭下士时,还是王莾谦恭未篡时?
王莾谦恭下士时

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2007-02-01
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之三中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说的是两个人:西周时的姬旦与西汉时的王莽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幼子,世人惯称“周公”。有圣德,辅其兄武王姬昌伐商,平定天下,定了周朝基业。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藏其册于金匮,内容无人得知。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将周成王抱于膝上,朝见诸候。当时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王莽,字巨君,是西汉元帝王皇后的弟弟、西汉平帝的舅舅。其人奸诈,依仗外戚专权,阴谋篡取汉家刘姓天下。但他深恐人心不服,于是预先谦虚恭谨、礼贤下士,假行仁义,当时天下人都齐声称颂王莽的圣贤仁义之名。后来王莽终从王太后处逼得传国玉玺,自立为帝。

从原文上看,应该是后者。但二者意思一样,且因前者说起来也通顺,不影响表达,故后人也习惯采用之。2007-02-01
从可以查到的古诗词的记载中,方言组诗其三都是写“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宇茶馆这个王莽谦恭下士时不知道是哪里的出处2021-08-08
听大宇茶馆开场白里唱的是谦恭下士时。2020-09-24
王莾谦恭未篡时,,,我有此记忆,而且从文法上来看也更好些。2013-03-21
ysrdz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4-12-19 14:22: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此诗句描绘出忠臣与奸臣各自遭遇的不同境遇。周公在遭流言中伤,世人疑惑之时幸得王成王的识人明辨,方得昭雪;而王莽则在装腔作势、收买人心时,博得一时称赞。若二人在流言与误解之时即行身死,古今忠奸之辨将无从说起。此诗旨在告诫世人,看人不应仅看一时之表...

  • “周公恐惧流言日”意味着,周公在面临外界对他即将篡位的不实言论时,采取了避居东国的行动,以此来避免被误解或受到不必要的攻击。这一举动体现了周公对于外界言论的审慎处理以及对于自身地位的谨慎维护。“王莽谦恭未篡时”则描述了王莽在尚未篡位前的谦逊态度和恭敬行为。通过这些行为,王莽试图赢得民众...

  • 1.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的出处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整首诗是一首典型的用典故来来说明某种道理,在这首诗中借助了周成王和叔父之间的事情。周公指的是周成王的叔父,在周成王年幼之时周公摄政,在当时朝政之上流言四起,认为周公要谋害成王而夺权篡位,于是周公就退居其后...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