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辅助成王中谁不是武王最亲近的大臣
武王在临终前托付周公旦辅助周成王,而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妒忌他,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年幼的成王对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纣的儿子武庚巴不得周室内乱,于是就和管叔、蔡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
周公辅助成王中谁不是武王最亲近的大臣
谢谢小秘书邀请。天下人皆知商纣王昏庸残暴,最后被西岐打败,建立起800年的周朝,要论谁的功劳最大,那非宰相姜子牙莫属了。
但周武王病重时,继位的周成王年仅13岁,把辅佐周成王之事交给了他弟弟的周公旦,按理说姜子牙是辅佐大臣的不二人选,是不是嫌姜子牙年纪大了?
历史记载姜子牙活到了139岁,他伴周武王平定天下时不过70岁;周武王病重时,姜子牙的身体还十分硬朗,可以说并不是他的年纪大了。
周武王夺得天下后大封功臣,但周室子弟分封的土地都是最肥沃的那部分,而其他诸侯所得的土地相对差了许多。姜子牙的封地却在贫瘠的齐国,且有少数民族作乱,可以说明周武王不信任姜子牙,这是根本原因。
姜子牙去了自己的封地后,用6个月就把齐国给治理得非常好,便跑回首都镐京向周武王汇报,就住了下来,直到周武王去世后才回到齐国,说明姜子牙自避嫌疑,知道周武王对他不放心。
周武王不选择姜子牙辅佐周成王的原因不是因为姜子牙年纪大了,而是周武王不信任这位外臣,选择了自家人里面最强势的周公旦。
但姜子牙的命运并没有出现韩信临刑前发出的“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状况。
武王在临终前托付周公旦辅助周成王,而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妒忌他,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年幼的成王对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纣的儿子武庚巴不得周室内乱,于是就和管叔、蔡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周公心里非常难过,他和姜太公谈了一次话,告诉他绝没有野心,要他们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消除了误会后,周公调动大军,亲自出征。
这时,东方有几个部落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令给姜太公,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姜太公征讨。姜太公控制了东方。三年后,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叛乱,把武庚杀了。管叔觉得自己没有脸见他的哥哥和侄儿就上吊了。
从此,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东部是洛邑。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7年,把周朝的统治巩固下来。还制定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20岁时,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
周公辅政受到了人们拥戴,是后人称赞的托孤大臣的楷模,也是曹操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由来。
据史载,周公旦并没有独揽朝政大权,而是与姜太公、召公奭、太史佚(毕公高)分享大权,共同执掌周朝天子的执政大权,历史上被称“周初四圣”。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周武王还是对姜子牙怀有戒心。
周公旦,姓姬名旦,皇族,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而被称为周公。为人忠厚、尊老爱幼、办事稳妥、稳重大气,不但受到文王的器重,还受到臣民的尊敬。
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继位,姬旦虔心的帮助哥哥操持政务,任劳任怨,丝毫也不懈怠,因为,贤良的他明白,他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打理家族的基业。
武王病重,自知时日已不多,看着年幼的太子姬诵,武王明白年幼的姬诵根本就不可能应付得了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鉴于这种迫切的形势,必须要有一位既有魄力才干,又有德能威望而且还对王位不会产生威胁的备受信任的人来担当大任辅佐姬诵,武王纵观满朝文武,唯有自己的弟弟姬旦不管是在才能上还是在德能上都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毕竟他们血脉相连。
不久,武王病死,年幼的太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姬旦摄政辅佐成王,他平定内部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还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在侄子成王成年足以担当亲政大任时,姬旦毫不犹豫的还政于成王,事实证明了他对家族的忠诚,他不愧为德能与才能的双冠王。
“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
这个事,逻辑应该是这样——
第一,至今,典籍中并未见到武王安排周公辅佐成王的记载。题目的说法,大概只属于小说家言。
第二,武王克殷二年后病重,遗命周公继承王位。周公未应,而是告天请代武王死,此即《尚书》中著名的《金滕》篇。据说,周公祷告上天后,武王病情随即好转。
第三,武王死后,是周公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因面临“天下闻武王崩而叛”的严峻形势,周公自己代成王主持国政。
第四,由此也引起了“三监之乱”,周公于是以成王口吻发布了《大诰》,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叛乱。然后,又按照武王遗志强行大举迁徙不顺从的藩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族群“大移民”。
第五,同时,周公认真教导成王,于代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
这期间,周公写下了《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还写了《归禾》《嘉禾》。
上述过程,收录于《史记》的《周本纪》和《鲁周公世家》中。《康诰》《酒诰》《梓材》,载于流传本《尚书》中。
王国维有一篇著名的《殷周制度论》,既比较研究了殷商和西周制度的沿袭和变革,又讲述了周公在西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殷商,已实行“父死子承”的王位继承制度,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未制度化,因此实际形成了“一继一及”局面——亦既有“父死子继”,又有“兄终弟及”。
史学界大多赞成,正因为这种王位继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商王室内部的长期激烈争斗,以导致“九王之乱”和“商都五迁”。
至周克殷,王族内部的血缘继承制已经深刻确立了,但最初,确实尚未明确将“父死子继”制度化。这才有了武王病危,遗命周公继位的初衷。
周公是文王第四子,合与召公、姜太公,是辅佐武王的最重要功臣。不过,这三人中,又以周公功劳最大。
王国维说:“当武王之崩,天下未定,国赖长君,周公既相武王克殷胜纣,勋劳最高,以德以长,以历代之制,则继武王而自立,固其所矣。而周公乃立成王而己摄之,后又反正焉。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成王者,所以居正也。自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
首先,周公辅佐成王与武王是否“安排”无关,他自己决定的。
其次,周公不继王位而立成王,也是他自己决定的。
再次,周公先摄政,在“反正”还权于成王,还是他自己决定的。
自此,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便定下了王位传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之“铁律”。当然,不遵守者,如李世民等,另说。
武王为何“不安排姜太公”辅佐称王呢?
第一,成王不是他立的,没来得及,他的本意是想传位于周公。
第二,最重要的是,姜太公尽管劳苦功高,但与周王室,只有通婚关系而无血缘关系——不是一家人呀。而周公和成王则完全不同了,一个是四弟,一个是亲儿子,大权又怎能旁落?
首先,武王临终时给成王安排的辅政重臣有周公、姜太公、召公、叔公、南宫氏等原来周国重臣,并非只有周公一人。
其次,周朝开国后原来周国重臣大多留在都城镐京继续辅政,即使受到封赏成为诸侯的,也是让自己的嫡子前往封国。比如姜太公就一直在都城担任太师辅佐成王,其长子也一直在都城统领虎贲军,太公的封国齐国一直由太公三子丘穆公管理。周公的封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也是周公长子伯禽。
再者,武王安排的几位托孤大臣之所以以周公为尊,是因为周公是武王的亲弟弟,从文王时期起就参与国政,更是武王伐商的重要谋划者,是文武双全与姜太公齐名的周朝重臣,对武王忠心耿耿。
而姜太公虽然在周朝德高望重,然而身为武王的岳父——外戚还是要避嫌的,。再加上当时太公年事已高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年富力强的周公明显更适合统领朝政,所以太公只能屈尊于托孤大臣第二方阵,居于周公之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商朝遗民联合三监叛乱及东夷叛乱都要由周公统兵平叛了。
最后,武王临终安排给成王的托孤大臣不仅仅只有周公一人,姜太公也是其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是为了大局着想才由周公统揽全局与其他托孤大臣一起,辅佐成王。
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仅三年就病逝了,临终前他托付弟弟周公辅佐周成王,要知道当时名气最大的人还是姜子牙啊!他帮助周武王伐商,并且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也是超过周公的,不仅如此,姜子牙还功劳大,能力强,周武王为何不让他辅佐成王呢?
姜子牙的功劳可以说在当时是最大的,若是没有姜子牙的谋划,周武王恐难取胜。古语称“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虽然这句话是后人所写,但足以看出姜子牙在当时的地位,并赞扬了姜子牙的功劳,意思是没有姜子牙,就没有周朝的八百年天下,显然他的功劳巨大。
除了功劳大,姜子牙的能力也强。姜子牙70多岁的时候,还在列国周游,给诸侯讲述纣王的无道,一个古稀老者尚能如此,这恰恰说明姜子牙的能力出众。牧野之战,连日下大雨,迫使周武王想撤军,然而姜子牙却力排众议,说服了武王继续作战,并战胜了纣王,这恰恰又说明姜子牙的能力非同一般。还有周武王将贫瘠的齐地封给姜子牙,他花了5个月就治理的井然有序,可见其出色的能力啊!
那么,这样一个声望高,功劳大,能力强过周公的姜子牙,周武王为何不让他辅佐成王呢?哪怕是和周公一起辅佐成王也行啊!这样还方便制约彼此,但辅佐周成王的人只有周公,却跟姜子牙没有一点关系。我认为之所以姜子牙没分,有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的。2022-12-06
周公是周武王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从一开始就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其实在建立西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这其间周公也曾为武王祝祷,这时候周公应该是武王身边最重要人,兼有至亲和重臣两重身份,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武王最放心的托孤之臣。事实证明武王没有看错人。
周公辅政
武王死时继位的成王姬诵只有十二岁,周公践祚摄政,一共摄政七年。也就是说,周公是登上王位理政的。这时爆发武庚叛乱、三监之乱、东夷叛乱,都被周公一一平灭。三监还是周公的亲弟弟,也是武王的亲弟弟、成王的亲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也都是和武王、周公一母所出。周公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看得出来对于维护西周的统治非常有尺度。这样的事只能是周公这样身份的人去做,如果是姜太公这样的异姓,难免会引起更多的猜疑和不安定,这一点应该是武王早先想到的。
周公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
周公治礼作乐以治天下,把西周的统治纳入到“礼”的轨道上来,让周的统治比起之前的夏、商有了秩序感和法理。同时周公在平叛之后忠实执行武王遗愿营建成周。可以说周公虽不是西周一代国君,但在武王之后、成王之前、西周初年这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对于周的延续和统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2022-12-06
姜子牙。周武王不选择姜子牙辅佐周成王的原因不是因为姜子牙年纪大了,而是周武王不信任这位外臣,选择了自家人里面最强势的周公旦。2022-12-07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周公旦确实是周文王的儿子之一,也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小说的第十回中,有提及姬昌(周文王)准备前往朝歌时,其子伯邑考、周公旦等人沿途相送,充分展现了家族间的亲情与尊重。在故事的后续,周公旦还参与了分封诸侯的仪式,显示了他在周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电视剧对《封神演义...
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创立者之一,在位期间备受尊敬,他的治理被历史铭记。武王伐纣后,他并未长久享受胜利的果实,而是在三年后因病因去世,留下遗命由弟弟周公旦辅佐儿子诵,即后来的成王。为何周武王没有选择另一位功臣姜太公来辅佐年幼的成王?这背后可能有几个深思熟虑的考量。首先,选择亲属来辅佐是基...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时周武王执政时,一直由周公辅佐,他和姜太公是周武王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信任的人,但是毕竟周公是他的亲弟弟,周武王还是不管大事小事都先要询问周公的意见,所以说周公在周武王管理朝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周王朝两年后,周武王驾崩,由他的儿子周成王继承皇位,那时候周成...
姜子牙是军师,武王伐纣后,功劳很大,被分封为诸侯,建立了齐国,是齐国的国君,已经不是昔日的军师角色。周公是成王的叔叔,在成王众多叔叔中,周公德行最高,七年时间帮助成王稳定政局、平定叛乱、开疆扩土、建立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最后还政成王。周公旦是皇室宗亲,姜子牙属于大臣,相对而言,成王对周公...
也是辅佐周文王兴国,最后帮助武王灭纣的贤臣。10、文母,文母是位女性。古注当中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武王的母亲,就是文王的夫人,太姒;有的说是武王的妻子,邑姜。根据这个说法,「武王有乱臣十人」,文母也算他臣子之一,就不应该是他的母亲。所以文母应该来讲是武王的夫人,叫邑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