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究竟是不是值得汉武帝托付的“周公”?

霍光权势大到可以立帝废帝,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处理这些事情。当时的皇太后才十五岁,难以把握这种局面,交给霍光是最适合不过的。从这点上看,霍光倒是更像商朝的伊尹,因为伊尹也作过废帝之事。引班固...
霍光究竟是不是值得汉武帝托付的“周公”?
巫蛊之祸,让汉朝失去了优秀的继承人,皇太子刘据。不得已,汉武帝刘彻以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将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后来八岁即位的汉昭帝刘弗陵比作周成王,将霍光比作辅佐成王的周公。

那么霍光是不是汉武帝可以托付的那个“周公”呢?

周公之于成王,如同霍光之于昭帝。成王和昭帝都是年幼继位,成王十四岁继位,昭帝八岁即位。周公和霍光都是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因皇帝年幼而摄政。周公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霍光则平定了上官桀、桑弘羊的叛乱。这两对关系从局势上来说是差不多的,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连年的战争让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户减半。好在刘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颁轮台罪己诏,提出与民休息的方针。霍光所做的,基本都是按照与民休息这一方针实行政策。尤其在全国举招六十余位贤良到长安展开盐田会议,与桑弘羊,田千秋辩驳。盐田会议以霍光的胜利标志着确立终止战争,休养生息的策略方针。因此,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从政绩来说,霍光不亚于周公。但是霍光在有一点上,彰显出其作为权臣的野心。

昭帝十四岁的时候就识破了上官桀想要污蔑霍光,进而夺权的阴谋。昭帝虽然年幼,但并不昏庸,霍光把持朝政多年,不肯还政。即使是后来的宣帝继位,也不还政,并将自己的亲党安插朝廷要职。权势庞大,不可撼动,甚至左右皇后的册立。

周公辅政七年后,便还政给成王。从这点看,霍光太倾心于权力了。

昭帝二十一岁崩于未央宫,无嗣。霍光拟定昌邑王刘贺即位。但刘贺荒淫无道,劣迹众多。霍光与当时十五岁的上官太后商议,废除刘贺,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

霍光权势大到可以立帝废帝,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处理这些事情。当时的皇太后才十五岁,难以把握这种局面,交给霍光是最适合不过的。

从这点上看,霍光倒是更像商朝的伊尹,因为伊尹也作过废帝之事。

引班固的评价: “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霍光受托孤之重,匡扶国家,安定社稷,拥护昭帝,选立宣帝,即使是周公旦,伊尹也做不到这样。可见班固对霍光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

但在我看来,霍光摄政,为国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忠心辅国,堪比周公,但不愿还政这点,从为人臣礼上是不及周公的。那么,是否是时局的约束,使得霍光不能还政,还是昭帝羸弱,不堪重任呢?2022-07-06
ysrdz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4-12-19 11:1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汉武帝是信任霍光的,可是并非非常信任。假如十分信任霍光,就不用让几个大臣一同辅政,直接让霍光做就好了,汉武帝这样做也是为了互相制衡。作为一个皇帝,很难做到十分信任一个大臣,由于人心会变。汉武帝晓得霍光能掌控大局,由于信任,所以布置他做托孤大臣。历史上也曾呈现托孤大臣篡位的事情,可是霍光...

  • 等到汉武帝病重的时候,汉武帝就把刘弗陵跟汉朝江山都托付给了霍光。霍光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虽说霍光后来权倾朝野,但是他毕竟尽心尽力辅佐了汉昭帝、汉宣帝两代帝王,延续大汉的辉煌霸业。

  • 二、从容稳健,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从十来岁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到三十多岁被托孤,霍光像一个影子一样一直陪伴在刘彻左右。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刘彻这样的强势帝王更难伺候。有一个数字很说明问题,就是刘彻的丞相几乎没有善终。但是,霍光在他身边二十多年,愣是没出任何问题,这就不是...

  •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霍光受命托孤辅政,封为博陆侯。汉武帝对霍光寄予很大的期望,霍光也确实不负重托,但他后来为什么这么惨呢?一、权力熏心 霍光开始辅政的时候,还是谨小慎微的。汉武帝死后,他...

  • 而霍光兼任的光禄大夫,俸禄也仅在太守之下,为“比二千石”。这足以说明,这时候的霍光就已经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和信任。我们其实很容易明白,如果自己身边有一个人,为自己做事,几十年来踏踏实实,没出过什么差错,那我们对这个人只会越来越信任。翻看有关霍光的记载,我们能看到很多关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