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以民为鉴的重要主张。周公将保民思想运用于制定西周的国策,在政治上主张“明德慎罚”、“怀保小民”,加强道德教化;在经济上,他坚持施惠要深、用民要平、敛税要轻的治国原则,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
如何理解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摘 要]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敬德保民”、“敦行民

彝”、“制礼作乐”、“尊贤礼士”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德育思想。他一生中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之终极追求和核心内容,并把“敦行民彝”作为“敬德保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德育思想作一梳理和综括,以期为我国的学校及社会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周公;敬德保民;德育思想;时代回音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888(2002)05-0047-04

 [收稿日期]2002—07—30

 [作者简介]李 健(1965-),女,山东兖州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周公,姓姬名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周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教育思想作一梳理和概括,以期为学校及社会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一、敬德保民:教育之终极追求与核心内容

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奴隶社会至西周,经历了夏商两代的败亡,特别是“小邦周”灭“大邑商”,在深层次上触动了奴隶主的统治。周公经历了武王伐纣灭商的战斗,历史的巨变使他感到“天命靡常”;殷人前线倒戈使他看到人民的力量,由此他得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求统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善于维护奴隶制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使奴隶和平民等阶层安于被统治的地位,永远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为此,周公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的终极追求与核心内容。

周公倡行的“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求统治者明察实情,用贤去奸,不可一味使用暴力,要慎于用刑,这是政治方面的意义;其二要求统治者勤于国事,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这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其三所论之德是人自身的一种属性。这三者可分别称为“德治”、“德行”、“德性”,均属于修己治人或修己安人之道,是十分现实的政治、伦理和教育问题。周公的德育思想着重于人事的努力和个人的行为表现,要求加强对人的后天教育,所以他主张“以教育德”,他从敬德思想出发,高度重视

教育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周公又明确提出“保民”的主张。他在灭殷伐商的战争中,目睹殷人阵前倒戈,这使他感到民情不可侮,指出统治者必须重视民情的背向。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以民为鉴的重要主张。周公将保民思想运用于制定西周的国策,在政治上主张“明德慎罚”、“怀保小民”,加强道德教化;在经济上,他坚持施惠要深、用民要平、敛税要轻的治国原则,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周公的“保民”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天命与人事和谐统一的主张,尤为重视人事的作用,这一观点对后世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思想亦产生了奠基与发端的作用。孔子的“载舟覆舟”观、孟子的“民贵君轻”观、荀子的“立君为民”观,均可视为周公思想的余绪。

基于“敬德保民”这一指导思想,周公在制定并实施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方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统治者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视为关乎社稷千秋大业的事情。为此,他提出了“师保之教”。他认为社稷大业的延续关键在于后嗣,如若后嗣子孙既不能“兢兢于上天”,又不能“勤王事于下民”,丧失了先祖的道德之先,不懂得天命难保的道理,则势必“垫失天命”而家毁国亡。所以必须对统治者进行道德教育。他这种从政治角度强调对帝王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张和见解,对我国两千多年来重视道德教育传统的形成,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周公的“师保之教”贯穿着强烈的敬德保民思想,内容涉及个人品德之教、施行德治之教等许多方面。概而言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2020-09-15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敬德保民”思想在周公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周公采取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具有阶级局限性,但其结果却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它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进程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文采用阶级分析、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周公“敬德保民”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并挖掘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周公“敬德保民”思想进行理论探讨,分析这一思想的基本涵义、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论述周公实践“敬德保民”思想的基本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的主要原则、以及实践“敬德保民”思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三部分:论述周公“敬德保民”思想对儒家思想和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对于执政党建设、科学发展观、实施公民教育和我国当前治国方略方面的借鉴意义。 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周公“敬德保民”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进行梳理,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11-03
ysrdz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2-20 05:51: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意思是崇尚道德,保卫社稷国家,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敬德保民”是周王朝政治路线的理论概括,“德”是“天”的至善性,“敬德”就是“敬天”,这是周王朝政治路线的理论依据;“保民”是周王朝政治路线的实践表征。“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

  • “保”就是占有,“保民”就是保持对奴隶的占有。因此,以“德政”来巩固民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敬德保民”的一种意义。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的另一个方面的意义是在伦理道德之上,他要求“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并且说这是“天与”的“民彝”必须遵守的;同时要求人们从 饮宴、服饰、婚丧直至...

  • 周公制礼作乐,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敬德保民”。“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保民”,是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保民”实际上就是保社稷、保国家。周公提出“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

  • “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周公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把天命理解为可以认识的客体。在对待天命的态度上,虽主张要敬从天命,但又不盲目地依赖天命,周公甚至明确指出:“天不可信,我道惟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的发展路向。另外,...

  • 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提倡王道政治,提倡“足食”“足民”,反对苛政,主张仁政,给民以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些主张虽然是为执政者的长治久安考虑,但所表现出来对“民”的爱护,受到了下层人民的认可。周公作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其思想中包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其具体表现是“敬德保民”思想。西周王朝以小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