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一些人认为,我国古代是按一天十二个时辰安排作息,从子时开始,也就是夜间11时开始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样两种观点也导致了在八字命理排四柱时,是否存在早子时、晚子时的争议。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子时一到为...
2014年农历正月二十一凌晨一点三十分出生男宝宝,求八字解析
首先得确定你生孩子所处位置的经度,北京时间是按照东经120度即时时间,如果你所处的位置经度小于120度,那么即时时间早于北京时间,如果所处位置的经度大于120度,那么及时时间晚于北京时间。一度大概=24x60/360=4分钟。
另外关于子时的一点钟前是属于当天还是第二天,可以很确定是属于当天。
请参考如下考证!
现代社会下的国人基本都是按北京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安排作息,所以,对从0时起算新的一天基本没什么异议。可是,有一些人认为,我国古代是按一天十二个时辰安排作息,从子时开始,也就是夜间11时开始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样两种观点也导致了在八字命理排四柱时,是否存在早子时、晚子时的争议。
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子时一到为每日的开始时刻是古人定下的规矩。近现代时钟引入中国,才有夜间12点换日的说法。但此说法是历法上的,不是预测学或命理学上的说法,因此,将子时分为夜子时和早子时是崇洋媚外、是好事者造出来的、是破坏祖宗的规矩。
更有人认为,李虚中所确立的命理四柱规矩(笔者不认同李虚中创立三柱说,详情见拙著《命理学的形成》),就是没有早子时与晚子时之分的。但从证据、资料上考证,李虚中算命是不是有分早子时晚子时,不管是《李虚中命书》还是历史书籍上,均无这方面的记载,人们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古人在判断时辰上是相当困难的。至于古人是如何判断时辰,从“猫眼定时辰歌诀”:子午卯酉一条线,寅申巳亥镜如圆,辰戌丑未枣核形,十二时辰定周全。我们便可知道,古人所判断的时辰也只是个大概值。“子午卯酉脸蛋圆,寅申已亥长方面,辰戌丑未面有缺,上额不窄下巴尖。”根据新生儿出生时的脸型来判断新生儿所出生的时辰,更是没有判断标准、没有依据的想象。而出现在文献中的“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相关说明时辰的定语,也无法让人们确切找出各个时辰的区分点。连时辰都无法分清楚,就要让古人分清早子时、晚子时,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古人无法分清早子时、晚子时,并不能说明古人就是以子时的来临时刻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因为没有哪一部古代正史或历法书籍告诉人们,通过考证,每一日的开始是随着子时的开始而开始的。试想,我们将一天十二个时辰分为上半天和下半天,以夜间11点进入子时开始算新的一天,过了一半的时间即六个时辰,也就是到了白天的11点,此时是算开始进入下一个半天呢?还是不算进入下一个半天?如果此刻开始算进入下半天,那太阳在此刻还没到达人们俗话所说的最高峰,太阳还在继续往上升,正午时刻还没到,如果此时就已经开始要进入下半天了,难道不会让人们感觉到奇怪吗?如果要等到太阳升到最高峰,开始要往下行的时刻,即正午时刻才开始算下半天,那么,上半天就有13个小时,下半天却只剩下11个小时,这能视为上下两个半天吗?以子时开始时刻算新的一天,不管你如何判定上下两个半天的分割点,都会让人们感觉,与人们的正常思维存在着显著差距。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是找古人来为自己背书,可他们却没有真正去探寻古人的思维、了解古人的说法。
《新唐书*卷二十五*志第十五》记载着唐代早期术数界标杆性人物、曾为唐朝制定《麟德历》的李淳风说过的一句话:“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当时的司历南宫子明、太史令薛颐等人的认同:“子初及半,日月未离。淳风之法,较春秋已来晷度薄蚀,事皆符合。”子时开始到子时的一半,太阳和月亮没有彻底分离。李淳风所说之法,比春秋的晷度测量更符合实际。也就是说,早在唐初以及李淳风研究过的术数史,术数界就已经认定子时之半,是日与日之间的分割点,就已经存在有早子2015-10-31
父母关系不好,同床异梦,反馈看看,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