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婚姻无有好坏,如果硬要区别好坏,那让人生出出离心的婚姻才算是好婚姻。至于世间人认为的所谓的美满的婚姻,皆是因果所造,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有个禅门公案,供您参考一下。梁武帝在位时,中国的佛教很兴盛...
佛教谈好的婚姻是怎么来的
佛说这个世界名叫娑婆,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而生到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因为 的缘故,众生在中阴身的时候,看到有男女再行房事,于此二人中喜欢男的,就生做女身,喜欢女的就生做男身。当然未必是人,畜生道等等也是如此。故,婚姻无有好坏,如果硬要区别好坏,那让人生出出离心的婚姻才算是好婚姻。
至于世间人认为的所谓的美满的婚姻,皆是因果所造,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有个禅门公案,供您参考一下。
梁武帝在位时,中国的佛教很兴盛。民间凡有婚礼或丧事,都请和尚去念经。今天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有丧事,才请和尚去念经;遇有喜事,例如结婚、产子时,却没有人请和尚去念经。其实这是错误的。无论红白事都应该请出家人去念经回向、种福,一方面可以超度亡者,一方面可以为存者增福。
梁武帝时,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后果一一明了。某次,一个有钱人家有婚事,便请志公和尚去念经。他一踏进门口,便叹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猪羊炕上坐, 六亲锅里煮。
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
众人来贺喜, 我看真是苦!
志公祖师说,真是古怪得很啊!什么事古怪呢?孙子娶祖母。当这孙子一出生的时候,他的祖母就有病了,一直到临终时,她还挂念着孙子,恐怕没有人照顾他,“将来谁帮助他成家立业呢?”因此当她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手还拉着孙儿的手,恋恋不舍地死去了。到了阴间,见到阎罗王,她就痛哭流涕地哀求,说:“阎罗王啊!请你做一点好事啦!我世间的孙儿没有人照顾他,请你让我回去照顾他好吗?”阎罗王慈悲为怀,答应她的请求,说:“好的!你可以回去照顾他。你本来是他的祖母,现在你就回去做他的太太吧!”祖母业不由己,就又投胎到阳世做个女孩子,长大后就和她的孙儿结婚。只是改头换面,穿另一件衣服,大家就都不认识了。但是志公祖师认识,所以说:“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志公祖师又见到一个小女孩正啃着猪蹄,他就说:“女食母之肉。”这女孩的母亲造了很重的罪业,所以托生变成猪了,现在被人屠宰做了美食,所以小女孩吃她母亲的肉。又看见院子里有个男孩子正高兴地拍打驴皮鼓,志公祖师就说了:“子打父皮鼓。”男孩的父亲也因为造罪,托生为驴,死后被人剥了皮做鼓。可是这小男孩不知是他父亲的皮做成的鼓,只会欢喜地玩耍打鼓。
志公祖师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猪牛羊,而今转变为人,互为亲戚。在锅里所煮的肉类,却是六亲眷属啊!所以志公祖师说:“你们大家到这里都说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妇,其实我看这真是苦啊!”人人在轮回里互相还报,互相残杀,互相食啖,真是苦不可言!从古以来,你若不吃它的肉,它就不会吃你的肉。有人说:“法师你讲的话,我怎么样也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那你就尽管去试一试啰!又研究这个‘肉’字:
‘肉字里面两个人,里边连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2014-02-04
呵呵,好的婚姻是修来的、是付出来的,而不是争来的
即使前世结了好的缘,今生不珍惜,也会变得不幸福;如果前世结的缘不好,只要今生用心付出,也会变得幸福!
所以婚姻不好,不要找理由,比如:命不好、缘分不好等等,其实理解都出现问题了,世间的事情没有百分之百好的,都是有瑕疵的,就看你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对待了!
如果自己婚姻不好,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找到原因,加以改正
1、婚姻以一个敬字为要,从心中礼敬对方。不管对方是什么态度、什么想法,自己一如既往的礼敬对方,我想世间长了,就是铁石心肠也融化了!!!
2、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为对方付出、包容对方,少计较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付出以后,不要那么期待回报!把这个常态化,这是诀窍!因为你不怎么期待回报,你的心态就非常稳,这样能够持久!持久以后,对方被你感化,我想平时很多矛盾都会消散!
3、不要太计较!很多人在婚姻生活中太计较了,以为把对方控制的越牢,婚姻才会幸福,而这恰恰是婚姻不幸福的罪魁祸首!就像手中握沙子,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2014-02-04
好的婚姻是你宿世的福报,因你前世修的善行而产生今世的开花结果。2014-02-04
佛子们到净土到其他世界快活去了,你还在这个垃圾世界找垃圾一样的老婆吧。
四十二章经说得很清楚,成道者是必须断淫的,又想得神通,又想分心要女人,哪有这种好事?
贤者舍利弗白世尊曰:“菩萨之法,必当有父母、妻子、亲厚、知友耶?”
佛告舍利弗:“若有菩萨,必当有父母,不应有妻子,或初发意净修梵行成为童真,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或有菩萨,以沤和拘舍罗习于五欲,然后舍家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