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的典故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周公”是谁?没错,就是那个做梦会周公的周公,以及《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周公是西周人,姓姬名旦,姬旦(这名字非常通俗)。姬旦是西周开国功臣,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
周公吐哺的典故
周公吐哺的典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周公”是谁?
没错,就是那个做梦会周公的周公,以及《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
周公是西周人,姓姬名旦,姬旦(这名字非常通俗)。姬旦是西周开国功臣,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国(今陕西扶风县一带),所以叫周公。
相传周公算卦、解梦非常厉害,同时还精通音律,制作礼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这些还不是最厉害的。
周文王姬昌还在时,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周武王时,周公辅佐姬发处理政务,后来周武王卒,幼子登基,周公摄政。率领军队四处平叛,还招贤纳士,治理国家,奠定了西周“成康之治”的基础。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韩诗外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周公广纳天下贤才,前来的人非常多,周公一天到晚不停接待,洗个头要拧干三次头发,吃顿饭要吐掉三次,就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才。也是周公的这种姿态,引得天下人才齐聚庙堂,成就一番大业。
3、曹操为什么用这个典故?
对于曹操创作《短歌行》的背景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在赤壁大战前吟诵,有说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总之,曹操就是想招人了。
2022-11-25
“周公吐哺”出自曹操《短歌行》,讲述周公“礼贤下士”的故事。据说,周公洗头时,要停三次按住头发接待客人;吃饭时,要吐三次食物回答士人问题。这故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一、典故内容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译文: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
周公吐哺,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个故事讲述了周公为招揽天下的贤士对求见的人不敢怠慢,形容他求贤心切,礼贤下士。周公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以示对贤士的尊重和渴望。三国魏·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据传,周公是一位在中国古代非常有智慧和才能的智者和政治家,他有许多贡献和事迹。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周公吐哺”。相传,在周公任职为周朝的宰相期间,有一天他正在对国家大事进行思考,突然他的婴儿子周太公在旁边哭闹不止。周公感到非常困惑和烦恼,于是他决定停下思考,去照顾婴儿子。周公端坐在...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缓而失掉人才。周公,指的是周王朝的姬旦。他的理论主张为后来的儒家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