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死后,为什么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周武王死后要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是周武王想要解除父一辈的影响,建立本身的政治班底。一朝皇帝一朝臣是亘古不变的事理,直到如今仍旧这样。不要跟我说什么圣人明君,只要是人,只分有才能...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周武王死后要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是周武王想要解除父一辈的影响,建立本身的政治班底。一朝皇帝一朝臣是亘古不变的事理,直到如今仍旧这样。不要跟我说什么圣人明君,只要是人,只分有才能的人和没才能的人。我认为周武王把姜太公下放各地方的意图首先是姜太公丰功伟绩,年龄也大了,该退休享受清福了,国家内部朝政不太需要他了,可以去地方上为百姓造福,为朝廷创收。这其实是权力的明升暗降。

前期的姜太公在地方上权利不大,不至于到三监之乱,淮夷起义,才授予他挞伐诸侯的权利。其次把姜太公封到齐地,其实有庞大的军事计策意义,处理东夷问题和把守商朝遗民,在那时看来只需姜太公能胜任这一项困难的使命。周灭商时,商朝的主力军队都在和东夷人打仗。商朝人都没方法,更况且于你小小的周国?

武王给姜太公画了一个大饼,还得靠他本身获得这块大饼。姜太公果真是有本事的人,回家乡没几年,随机应变,简化礼仪,在山东大地上建立起一个巨无霸国家的雏形。这样东夷人的问题就处理了,山东也就纳入了周朝的幅员里。其实,武王死后,周朝迎来了一场劫难。先是齐国皇帝的儿子关书、蔡书、霍书连策划了兵变,然后东夷砍了他的胳膊,张开了拳头。淮义也直接反对。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周公丹协调朝廷,与蒋太公共同批评,最终成功应对了这场灾难。周武王也不担心江泰陵郎孙将来是否会像周杰尚那样取代他,并将他的四个兄弟周公丹划归一个统一的地区,建立了鲁国。同时,除齐外,四兄弟被封起来。北面是赵公双的燕国,东面是曹国的六兄弟曹树振铎、谭国的七兄弟谭树武和冉国的十兄弟冉继载。
2019-08-06
说到周武王其实那个时代的时期太过于久远了,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可以研究啊,最近小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武王在死了之后好像是由另外一个人来主持辅政的,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不是姜子牙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武王伐纣,周公辅政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传诵的美谈。相传殷商末年,商纣王帝辛暴虐残忍,残害忠良,戕害百姓,引来 人怨。西陲小国周国,经历十几代人用心经营,文王武王父子相继东征,积累了深厚的实力一举灭商。灭商第二年,周武王积劳成疾,溘然长逝,遗命弟弟周公旦辅佐儿子诵,史称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灭商离不开重臣姜太公吕望的出谋划策,精心筹划,而牧野之战,一日灭商,更是离不开吕望的身先士卒,临阵冲杀,那么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要任命弟弟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呢?

姜太公吕望和周公旦两个人的身份有很大的不同,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因为封邑在周邑因而被尊称为“周公”,姜太公姓姜,吕氏,名望,被周武王称为“师尚父”。

历史学家认为,周族的核心姬姓一族原本起源于黄土高原,因为气候变化才迁徙到渭河流域,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姜姓融合,武王发和周公旦都娶了姜太公的女儿,这就是两族融合的表现。由此来看,姜太公属于外戚,是既要拉拢信任也要提防的人物,相比起亲弟弟周公来讲要疏远一些。

周武王为了筹划灭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伟大事业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在灭商之前周武王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出现了多次的失眠和恶梦,这个时候一直都是弟弟周公旦陪在他身边,对他进行开导。在武王灭商后,武王又一次失眠恶梦,周公前往慰问,武王便交给他一个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在新都城修建明堂祭祀祖先,这实际上就是有传位给周公的意思。

周族历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常有例外,如文王的父亲季历为第三子,故而武王传位周公虽然不合宗法制度,却也是政局不稳之下的英明举措,但周公为了维护宗法制度断然拒绝了,而是选择辅佐武王的幼子成王,自己摄政,“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所以,武王的本意是传位给周公,周公辅政其实是周公自己的选择。2019-08-09
很简单,因为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亲弟弟,是宗室的重要同姓大臣,而姜太公只是外姓大臣而已,武王肯定更相信自己的亲弟弟,所以周武王死后,委托周公辅政,而没有让姜太公辅政,这是顺理成章的。

2019-08-10
首先周公由于在各方面才能出众,好多决策和建议都得到过大家的赞赏,威望很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其次周公是周王室后人更加名正言顺,也更得武王放心。2019-08-11
因为姜子牙是有功之臣,武王姬发夺取政权后就对有功之臣进行了册封,姜子牙分封齐国,现如今的山东一带,世袭罔替。等同于一个小省的皇帝,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非常有才华,周武王死后肯定要自己人辅佐,何况弟弟很有才华。2019-08-11
这个东西,首先年纪是一个问题。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的时候,那个时候都已经算是高寿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替周灭了商,这其中耗费的时间以及心血都是不可估量的,姜太公等到周武王继位以后,这个时候他年纪太大了,这当然年纪一大,很多东西就已经处理不了了,尤其是政事,你比如说周恩来周总理,很多情况之下,他的病,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清楚,都是因为劳累所致,就是因为处理全国大大小小各种的事宜,这个东西最好还是交给年轻人,由老年人来处理这个东西,那真的是要了老命。
姜太公这个人更多的体现是在他的军事能力上的体现,加上周武王死的太过于突然,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周武王一点儿不像他老子周文王一样活那么久,直接就死了。姜太公当时也在自己封地内部,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以古代的那一种通信条件和交通条件,从齐国到周最起码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天下刚刚平定一片大乱,那此时此刻,如果说权利中心发生混乱,那么对于周王朝来讲,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赶紧任命代理人,还有继承人是周武王姬发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能再等到姜太公从千里迢迢的齐国,花了几个月时间赶过来最后黄花菜都凉。
但是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到了周以后跟上天之间的沟通变得不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周黎,周礼成为了人们另外一种信仰体系。人们对于这件东西的信仰达到什么程度大思想家孔子都对他深信不疑!这已经不是能够用礼仪来概括了,这是一种神话,这是一种信仰。
是谁打造了这么有才的周礼呢?就是周公!也可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周公的能力毋庸置疑,并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谁都听过。
最后一条选人的时候总不可能把权力交给其他的外人吧?那当然,姜太公也就被排除到了最高权力以外的位置。了了之后面临周王朝内部的叛乱的时候,姜太公也是稳坐 ,在周的都城负责遥控指挥各项事宜,从这一点上来讲,周武王是明白姜太公的地位和能力的,所以特意给了她一个适合他的工作。
另外,姜太公这个人当时忙着处理他的封地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姜太公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创始人,正是由于他的封地在这块儿地区创建了齐国,所以我们去看齐桓公等等一系列齐国国君的名字的时候,都是姓姜,直到后来,田氏代齐,所以在周武王大封诸侯的时候,姜太公事实上还在自己封地内部保证自己的封地安全和权力。2019-08-10
据记载姜太公是在80多岁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后面反抗商朝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姜太公已经90多岁了。这样的一个老人,随时都可能死去,又能辅佐周成王多少年呢?所以周武王就选择了当时正值壮年的周公来辅佐,这样至少能保证在周成王顺利继位之前,都有人一直辅佐他,教导他。2019-08-10
姜太公已经分封齐国了,让齐候辅政会可能伤周强齐。
兄弟比下属更值得信赖,为了王室的传承和牧野之战的再发生,让兄弟辅政会使武王更放心。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刚获得利益的统治阶级来说,让王室成员辅政比姜尚更安心,不用担心改朝换代。2019-08-11
因为姜太公已经老了。2019-08-10
你妹呀,你没看过封神榜吗?封神榜完了之后,也就是周朝建立之后,姜子牙就浪迹天涯啦!2019-08-09
一朝天子一朝 臣2019-08-10
姜太公70岁辅佐武王,武王死后,问:姜太公几岁?2019-08-10
能者多劳!!!2019-08-10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等我读更多的历史之后再来做更好的回答!!姜太公辅政或许历史不一样了2019-08-10
ysrdz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4-12-19 13:19: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亲情因素至关重要。姜太公虽对周朝功不可没,但与周公相比,他终究是外人。周公不仅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文王的儿子,由他辅政,即使大权旁落,周朝依旧在姬姓控制之下,保持了姬家的连续性。若姜太公辅政,一旦有异心,周朝可能遭受灾难,甚至改朝换代,这是周武王不愿见到的。因此,选择弟弟...

  • 周公也就是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继位后,周公旦就一心一意辅佐武王完成伐纣大业。武王灭纣两年后病逝,继位的是年幼的成王,由周公旦摄政。成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勾结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奉命征讨,三年平叛。不但保证了周朝的政治稳定,还将周的势力扩展到东海。周公旦在摄政...

  • 个人认为,周武王死后要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是因为姜太公属于外戚,是既要拉拢信任也要提防的人,相比亲弟弟周公来讲要疏远一些。武王伐纣,周公辅政 ,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的美谈语。据说商代晚期,商周王辛帝残暴残暴,残害了中梁和百姓,引起了民愤。西域小国周国,历经十余代人的精心...

  • 其次第二个原因原因则是姜子牙的年纪太大,不再适合管理全国朝政。当初姜子牙出山辅佐周文王的时候就已是古稀之年,历 王,武王两代君王之后,姜子牙的年纪也是逐渐增大,逐渐的衰老已经让他不再适合辅政大臣这项工作,和姜子牙相比,周公不仅年轻,精力旺盛,在治理国政方面也十分的娴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这其实是权力的明升暗降。武王伐纣,周公辅政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传诵的美谈。相传殷商末年,商纣王帝辛暴虐残忍,残害忠良,戕害百姓,引来 人怨。西陲小国周国,经历十几代人用心经营,文王武王父子相继东征,积累了深厚的实力一举灭商。灭商第二年,周武王积劳成疾,溘然长逝,遗命弟弟周公旦辅佐儿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