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是什么历史事

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是什么历史事
白居易的诗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当年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在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时,也会感到恐惧。而当年王莽辅佐西汉平帝,尚未篡汉时又表现得谦恭敦厚,礼贤下士。

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

这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方验。不能仅仅经过短时间对人行为的考察,就对他的品德做出评判。而应长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满意请采纳,谢谢。2016-10-28
这两句是白居易的诗歌,意思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2019-05-13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里面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摘要】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是什么历史事【提问】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里面通过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解释前四句提出的观点。
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早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被委以摄政大权。当时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他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所以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回答】
您好,这两句主要是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西周周公和西汉末年的王莽。【回答】2021-10-31
ysrdz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09-23 03:25: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