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周公的“中罚”思想

周公的“中罚”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明德有两解:一是说赏罚都要公开公正,二是慎终追远让老百姓知道好歹;慎罚就是要谨慎的处罚下属,...
简述周公的“中罚”思想
  周公的“中罚”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明德有两解:一是说赏罚都要公开公正,二是慎终追远让老百姓知道好歹;慎罚就是要谨慎的处罚下属,后世引申为慎赏明罚,就是说得到好处和失去利益都要确实,不能出冤假错案,否则会打击国民的积极性;

  “明德”与“慎罚”虽然作为为政手段一起使用,但两者并非同等重要。“明德”是核心关键,“慎罚”是辅助手段。以德化人,教而后刑。在弘扬教化、谨慎刑罚问题上周公有如下主张:

  第一,罚与教必须统一于德的基础之上。周公认为教化与刑罚的目的都是勉励人民立德,如商汤代夏,以至帝乙,“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8]教化是为道德教化,是以教化者首先须有“德”,因而《尚书》之“明德”首先强调君王之德。“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9]如果当权者自己行为不端正.怎能去端正别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为政者以德治国,老百姓就会心悦诚服,如同众星环绕于北极星周围一样,四方之民自然会归附少他。“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11]当权者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只要统治者能以德行事.老百姓自然就会好起来。所以.为政者自己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居安思危,自己率先循礼守法,上行下效,法令才行得通。

  第二,先教后杀。周公认为在教与刑并用的情况下,应当先以教化,给人以改过自新机会。如经过教化仍犯,则为故犯,须以刑惩之。如在“群饮”问题上,周公认为,商人饮酒以至于丧国,周人应以此为戒,经过反复教育,而仍“群饮”者,则“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因为周人群饮,是明知故犯,且危及政权。商人“湎于酒”则“勿庸杀之,姑且教之,有斯明享”,[12]因为商人有群饮的习惯且不以此为罪,故先教之而不杀。2012-04-14
ysrdz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4-12-20 15:53: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周公的“中罚”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明德有两解:一是说赏罚都要公开公正,二是慎终追远让老百姓知道好歹;慎罚就是要谨慎的处罚下属,后世引申为慎赏明罚,就是说得到好处和失去利益都要确实,不能出冤假错案,否则...

  • 【答案】:“明德慎罚”思想与“以德配天”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主张德刑并用,崇尚德政,谨慎地使用刑罚,提出了 “明德慎罚”的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不可贪图安逸,要严于律己,勤政修德,绝不可骄奢淫逸。当然,周公提出 “明德”,...

  • 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伦理学意义上的“德”字是西周初期开始出现的。商代甲骨文和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德”字的初形。郭沫若先生在对西周金文中的“德”字进行分析时指出:“德字照字面上看来是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大学》上所说的‘欲...

  • 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统治者应牢记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避免贪图安逸,怠慢政事。其次,要深入体察民情,关注民众的需求和意愿。最后,要谨慎使用刑罚,避免过度滥用权力。“敬天保民”的思想体现了周公对于治理国家的基本态度。他认为,统治者应以敬畏之心对待天命,同时要关注民...

  • “慎刑”是指反对严酷刑罚、禁止严刑逼供、坚持宽严相济的刑罚。“重德”是指利用道德教化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今天的法治建设有深刻影响。德与刑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项基本命题,有众多的思想家对这一命题做过探讨:西周思想家周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