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可以告诉我“三笑姻缘”的故事?谢谢!

近人都认为这个詹詹外史就是冯梦龙,因此《警世通言》卷二十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是以《泾林杂记》为本也就很自然了。因为这篇小说里,唐伯虎卖身为奴做伴读书僮,取得欢心点秋香,最后载美回苏的基本情节,均已具备,...
有谁可以告诉我“三笑姻缘”的故事?谢谢!
  有幸在唐寅墓园任职十一年之久,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其中不乏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流。每当给他们讲解唐伯虎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时,无不要求讲述三笑点秋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有人会问秋香墓今在何处?那么,"三笑"与唐伯虎究竟有没有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三笑姻缘纯属文艺创作。
  为了说清这一点,我想先对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作一些介绍。

  先说秋香,据孟森在《心史丛刊》等书中说:秋香姓林,名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独养女儿,故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艺术。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双亡,她由伯父领养。不几年。伯父见秋香已长成姿色娇艳的窈窕淑女,便带她到南都金陵。当时的南都,腐败不堪,秋香因生活所迫,只得在声色场中作官妓。美貌聪慧,冠艳一时。又从史廷直、王元文学画,笔墨清润淡雅。后来,秋香脱籍从良;有老相好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可知,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华太师是无锡人华察。据明史记载,他字子潜,号鸿山,生于公元1497年,卒于1574年,嘉靖五年二甲十三名进士。他比唐伯虎小二十七岁。他中进士时,唐伯虎已经去世三年。等到他拜大学士入阁,后来告老回乡,唐伯虎的棺木早已朽腐了,怎能卖身为奴进华府啊!华察的儿子名叔阳,字起龙,也是少年及第,隆庆二年二甲一名进士,官礼部主事,更不可能是大呆二憨之类的废物。
  史实既然如此,那么三笑姻缘的故事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事实上三笑故事的雏型早就产生了。赵景深在《文学》1936年7月卷1期刊登的《三笑姻缘的演变》一文中就说:起源是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人叶宪祖的杂剧《碧莲绣符》也与此十分相近。笔记中记载类似的故事则有姚旅的《露书》,记载吴江人陈玄超娶秋香;王同轨《耳谈》里说是江阴吉道人娶了秋香。而敷衍成为唐伯虎故事的,始见于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全文才百馀字,抄录如下:
  华学士鸿山曦舟吴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吸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方洽,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作《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
  有人将《娇女篇》疑即《唐伯虎全集》中的《娇女赋》,其实并不相涉。《桐下听然》第一次将唐伯虎和华鸿山及小姬扯在一起,虽与婚姻无涉,但隔帘窥笑已属有缘了。之后《蕉窗杂录》和《泾林杂记》的叙述则更进一步,索性编成了有头有尾的故事。尤以《泾林杂记》为最,全文千馀字,被收入了詹詹外史编的《情史类略》。近人都认为这个詹詹外史就是冯梦龙,因此《警世通言》卷二十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是以《泾林杂记》为本也就很自然了。因为这篇小说里,唐伯虎卖身为奴做伴读书僮,取得欢心点秋香,最后载美回苏的基本情节,均已具备,从此以后,各种地方戏、曲艺,到了近代又加上电影,再添油加醋,特别是将一笑改为三笑,纷纷移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三笑故事附会名人,而且一定要拉上唐伯虎来做主角,查考唐寅的生平,倒也不足为怪。从青少年起,他就不大拘泥礼法。黄鲁曾《吴中古实》说他"幼小聪明绝殊,凡作诗肖古人之风雅,然性则旷远不羁。补府学生,与张灵为友,赤立泮池中,以手激水相斗,谓之水战。"《外纪》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与张梦晋、祝允明皆任达放诞,尝雨雪中作乞儿鼓节,唱莲花落,得钱后沽酒于野寺中痛饮,曰'此乐惜乎不令太白知之'。"这样怪诞的举动确是少见的。由于仕途绝望,生活坎坷,唐伯虎越来越消沉,生活也放荡起来。在读书作画的同时,他经常喝酒,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且也确有夜宿青楼,携妓狂饮,为 做诗作画之类的事发生。
  项元汴的《蕉窗杂录》已经记有唐伯虎卖身为奴追求秋香的故事,以后距唐伯虎之死只有几十年的万历年间,何大成刊《唐伯虎全集.外编》,尹守衡撰《史窃》都已著录。尹守衡且将此事写入《史窃》列传第七十二《唐寅传》作为正史。此外,笔记《泾林杂记》、弹词《笑中缘》、小说《警世通言》都是明代作品,说明唐寅死后不久,这段附会在他身上的风流韵事已被认可了。连晚明的大名鼎鼎袁中郎似乎也信其有,他在《唐伯虎全集.纪事》段的眉批说:"此女大不俗。得子畏为配,亦一笑为之媒耶?然子畏亦可谓有心人矣。"
  人们异口同声地将三笑故事归属唐伯虎,虽说十分离奇,但也确有道理:能够抛弃体面,逾越名教,赤裸裸地追求幸福,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自由的,在吴中才子中间,只有唐伯虎够得上条件。唐伯虎的放浪形骸,即使在身后,想来也只有他具备承受这类风流传闻的胆量。2006-06-09
三笑姻缘是说明朝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唐伯虎一天和朋友祝枝山一起赶庙会,遇华府下人秋香陪同夫人一起上香,路遇唐,祝二人秋香一笑,引起唐伯虎的想入非非,跟踪而去,一路上秋香笑三次,后唐伯虎为见秋香卖身华府为奴,后经多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2006-06-09
唐伯虎卖身为奴追求秋香的故事,
秋香曾对他笑了三次~
三笑留情2006-06-09
<<唐伯虎点秋香>>乃取材自一则民间故事, 曾被搬上舞台, 后再被搬上银幕. 剧情叙述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寺中邂逅太师府的俏丫环秋香, 被秋香的一颦一笑所吸引, 不惜抛下八名娇妻, 到太师府当书僮, 藉以接近秋杳. 最后, 唐伯虎凭着他的才华和机智, 再加上好友祝枝山妙计相助, 终于赢得美人归.2006-06-09
你可以去看这部电影或者看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2018-07-09
唐伯虎、沈周、文征明、仇英,号称“吴门四家”。其中领衔人物是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唐伯虎与无锡华府美婢秋香结下的三笑姻缘,也是世传美谈。
华府的主人是明武宗正德年间的翰林学士华虹山,为人清雅,取仕而家居,府第设在家乡无锡郊区。华家家境殷实,仆侍如云,婢女也不计其数,而最出色的要数华夫人手下的四香,她们分别是春花、夏荷、秋月、冬梅,又称为春香、夏香、秋香、冬香。四香在华府中有特殊的地位,她们只为华夫人一人服务,而且仅做一些轻巧精细的活计,还可调派府中其他仆侍。四香之所以能享此殊荣,除了因为她们模样儿长得周正可爱,主要的还是因为她们心灵手巧,口舌伶俐,做事细致周到,深得华夫人的赏识。
而四香之中最为优秀的就要算秋香了,秋香自小父母双亡,在华夫人身旁长大,不但人长得秀美娇俏,而且聪慧机敏,善解人意。华夫人有什么意图,有时并不须说出口,秋香便能心领神会,办得妥妥贴贴。华夫人是知书识礼的名门淑女,受她的影响,秋香也略能识文断墨,而且神情举止,也染了不少大家闺秀的气韵。所以华夫人对秋香犹为看重,把一些重要的事项都交给她安排,自己也把她看成是半个贴心的女儿。
这年春天,好善信佛的华夫人特往茅山古寺进香拜佛,随行的有四香和其他一些仆从。茅山又叫句曲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半山上有一座古庙,香火非常旺盛。华夫人一行,从无锡乘船,直到戚墅堰河渡口停住,舍船乘轿东行。一大群仆从拥着几乘华轿逶迤而行,径过句容县城时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句容城中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坐第二轿中的秋香一时兴起,悄悄掀开轿帘一角,向外张望。这一望正看见市边有一群少年围成一团,争相请一位年轻公子在他们准备好的素扇上作画,一个个争先恐后,好不有趣。被围在中间的那位年轻公子似乎兴致很好,手拈一枝画笔,神清气闲地左涂右抹,每每只需几笔,就能画好一个扇面,得了画的人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捧着,象是得了什么宝贝。见此情景,轿中的秋香不由得嫣然一笑。这一笑本是无意,却不料这时那作画的公子恰好抬起头,正正受了这一笑,作画的公子似乎受宠若惊,呆呆地望着轿子,手中的画笔不知不觉也蹭到围在他身边的那些人的衣服上了,竟也不知收回。轿里的秋香,见自己的一笑竟被人察觉连忙放下轿帘,规规矩矩地坐在轿中。
为人作画的公子,怔怔地目送着轿子远去,却再也无意画画,收笔就走,也不管那些没得到画的人怎样苦苦相求。这位作画的公子,原来就是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名寅,伯虎是字,自号六如居士,独禀异秀天资,才情横溢。不但写的文章风采俊逸,特别是能画一手绝妙的山水人物画,他作画随兴致所至,风格飘逸,笔调恣肆,被人称为神来之笔,是当时人们争相收藏的妙品。明孝宗弘治年间,唐伯虎曾应乡试,荣登榜首,成为举人之魁——解元,而他并不着意于继续努力进取,才高气傲,性格落拓不羁,常醉心于诗酒书画,流连于风花雪月,过一种放浪随意的日子。
这个春花烂漫的季节,他约了二三个好友,同船到茅山游玩,从茅山古寺归来的路上被人认出,硬缠着他题画。唐伯虎被一路春色感染,心境十分爽朗,也正手痒着想画上两笔,所以欣然应允,接过别人早已备好的纸笔开始抒写心中的春情。谁知他一开了头,竟收不了尾,周围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不断闻信赶来,直让他应接不遐,但他依然兴致勃勃。
然而,秋香那迷人的一笑,却使他的画兴嘎然而止,所有的心思都只顾得回味那摄人心魂的一笑了。回客舟的路上,他满脑子里都是刚才稍纵即逝的那一幕。身为风流才子的唐伯虎对女人的风韵可以说是历经颇丰,但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谁都比不上刚上轿中那位女子的浅浅一笑更让他动心。虽然他不了解那女子的身份,可那端庄俏丽的脸蛋,蕴含着盈盈秋水的大眼睛,真让人看了着迷。尤其是那一笑,娇而不媚,艳而不俗,似乎展开了一片春意盎然的天地,怎不引人想要融入其中。
唐伯虎闷闷不乐地回到舟中,几个友人正等着他,准备在舟上休息一夜后,第二天起航返回苏州。这一夜,唐伯虎神思迷离,转侧难眠,想到夜半时,忽然生出一条妙计。他稍稍合计后,猛然大叫一声,翻声坐起,狂呼不已,捶首顿足。同舟的友人被他惊醒,急忙拉住他,问其何故;唐伯虎故意迷糊了半天,才心存余悸地说:“刚才梦中见到一员天神,红发撩牙,身高丈余,手持一硕大金杵,直朝我打来,说我进香不虔诚,得罪了天帝,派他来责罚我。我叩头再三哀求,他才勉强说今日姑且饶过我,但必须在天明时,只身持香,沿途礼拜,到茅山古寺中谢罪,否则再来惩罚我。”友人纷纷宽慰他不必放在心上,但唐伯虎依然不放心,坚决地说:“还为遵奉神教,明日独自上山进香,你们可以驾舟先回,不必等我。”好友拗不过他,便同意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一早,唐伯虎离舟登岸,又返回句容城中,委婉地向人打听昨天招摇过市的那队人的情况。终于得知,原来是无锡华学士夫人所率进香的队伍,而其中最美的乃是华夫人的爱婢秋香,唐伯虎认定那莞尔一笑的姑娘就是秋香。
唐伯虎并不因秋香是一位婢女而有退却的念头,他已认准那是个蕙质兰心的姑娘,决不因为她的身份低贱而改变看法。探知华家的画肪明日一早将启程返回无锡,唐伯虎便悄悄雇了一叶小舟,让船夫将舟靠近华家画舫停泊。又是一个无眠之夜,可一想到悠然神往的美人就近在咫尺,心中有几分踏实,又有几分悸动。整整一夜,想入非非,思绪在半梦半醒之间飘浮。
晨曦微露时,唐伯虎爬出狭小的船舱,到船头上坐下,四周水面上晓雾朦胧。画舫和小舟都象飘荡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令他更加心荡神移,幻想着自己与佳人在天宫云端相拥。就在唐伯虎心猿意马时,猛地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浇在他的头上,他骤然惊醒抬头望去,却恰好看见那秋香站在画肪舱窗前,端着脸盆在发窘。本是生出一股火气的唐伯虎,见水是从美人手里泼出,顿时火气消散,仿佛觉得那水是一股醇香的清醴,美美地滋润了他的心头,望着美人深情地露出笑容。
那画肪上的秋香因晓雾遮掩,不小心把洗脸水泼在临船客人身上。正不知所措时,见那客人抬头,却是前日里在街上过看到的那位题画公子,此时淋成了落汤鸡,不但没责怪自己,反而对自己微笑,当下心生庆幸,也悠然报之一笑。
唐伯虎又被这灿烂的一笑迷住了,待他镇定下来想搭腔时,秋香已落下画舫窗纱,画舫也缓缓起动了。唐伯虎急忙吩咐船夫操浆紧随其后,并掏出一锭纹银抛到船夫手中,船夫领会其意,卖力地划着浆,紧紧尾随着画舫前行。
一路顺风船速,晌午过后,画舫和小舟同时抵达无锡,在行船过程中,再也没见到秋香姑娘露面,唐伯虎只感心中空落落的。
画舫停稳后,华夫人在众婢女的簇拥中下了船,登上前来迎接的华轿。婢女中的四香也是坐轿的,只是轿子略小一些,服侍夫人上了轿后,四香转身各上自己的轿子。秋香转身的时候,一抬眼,正望见也已下了船、正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唐伯虎,见他那副痴痴呆呆的神情,又不由地意味深长地对他一笑,然后上了轿。她这第三笑,真让唐伯虎欣喜若狂,素不相识的美人,竟对自己一笑、二笑、三笑,定是笑中有深意。于是,他紧追着秋香的轿子往前走。转眼来到朱门高耸的华府门前,几乘轿子和后面跟着的一大群仆侍鱼贯入门,唐伯虎跟在后面居然毫不思索的也往里迈步,被守门的仆人拦住,他才回过神来。
怎样才能见到牵肠挂肚的美人呢?唐伯虎也曾想递上名贴直接拜访华学士,以他的名声,必然受到礼遇。可那样的话又怎样去向人家求见一个婢女呢?思前想后,他想出一条“苦肉计”。
首先,他到当铺买下一套洗得发白了的蓝布儒衫穿上,然而酝酿了半天情绪,来到华府门前不远处,双眼含泪地踱来踱去。这一招还真灵,不一会儿,就有好心人上来问他的情况,他佯装无奈地诉说:“小生本是苏州人士,埋头读书,别无他长,谁料天降横祸,父母相继去世,小生生计无着,特来无锡投奔亲戚。偏偏亲戚家又已搬迁,找不到下落,我已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了!”说完呜咽咽地悲哭起来。围观的人同情地安慰他,心软的人还陪着他落下几滴泪。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华府的管家,他见眼前书生眉清目秀,颇有灵性,如今落魄到这地步,确实可怜,便想帮他一把,于是上前道:“公子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倒是有个地方可让公子权且安身。”旁边的人认出他是华府的管家,纷纷奉承他有办法。唐伯虎一听是华府的管家,心中暗暗高兴,急忙擦干眼泪,辑首答谢道:“承蒙大伯提携,只要有安身之所,还有什么嫌弃!”华府管家被众人捧得很受用,拈着胡须说:“我家老爷正想为两位公子请一位伴读的书僮,公子不嫌辱没清名的话,我可向老爷举荐。”唐伯虎连忙上前千恩万谢。
就这样,通过管家的推荐,唐伯虎顺利地通过了华老爷的测试,当上了华家两位少爷的伴读,并获名华安。
华家老爷学富五车,才识俊雅。两位儿子却难承家学,不但天资愚钝,而且懒惰贪玩,请了个老学究教了他们十几年,依然写不出勉强通畅的文章,华老爷十分失望。现在请了个灵秀的书僮华安为儿子伴读,也希望两个儿子能沾染些灵气,稍有长进。无奈这两个草包公子根本不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他们欺负老学究先生年老眼花,只要先生一不注意,便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挤眉弄眼,或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甚至还偷偷溜到前面,把先生的茶杯中倒上墨汁,让老先生喝得满嘴乌黑,他们在下面掩口窃笑,老先生还莫名其妙。”
唐伯虎深知华家两位公子确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也不想用心督促他们读书,只是一味顺着他们,倒也颇得两位公子的欢心。
表面上在书房伴读,唐伯虎的一颗心天天都在寻找秋香的踪影,可一个月过去了.竟连秋香的气味也没闻到过。原来事出有因,华家两位傻公子虽不善念书,却是拈花惹草的好手,兄弟俩都沉迷于家婢秋香的美艳,总是想方设法找她纠缠,为了她兄弟俩还动起拳脚。华夫人对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十分生气,一怒之下,下令不许他们踏进内院半步,而秋香为免是非,除了陪华夫人外,也尽量少到外院来。难怪唐伯虎进了华府,却难见华秋香一面。
一天,老学究先生外出会老友,临走时给两位公子布置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各写一篇文章,等他回来检查,而且还要送到华老爷那里去审察。这一来,可把两位公子吓住了,先生检查他们不怕,可一说老爹还要过目,可把他们给镇住了。老爹家法甚严,弄不好是要挨板子的。老先生一走,两位公子也不敢跑出去游逛了,老老实实坐在桌前,歪着头,啃着笔,卿卿哼哼,老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时,华安给他们送了茶水点心进来,看着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暗自发笑。大公子见他面带嘲意本想发火,却突然灵机一动,记起父亲曾说过这华安尚有几分灵性,那何不叫他动笔代写一篇文章。拿定了主意,大公子连忙起身,把华安拉到椅子上坐下,央求道:“今日请你写篇文章,日后大大有你的好处!”一旁的二公子听了,马上跳将起来,扯住华安的另一只手嚷着:“也给我写一篇,今日就有你的好处!”兄弟俩你拉我扯,死缠硬磨。唐伯虎见他们实在是可怜,而写这么两篇文章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两位公子一看找到了救星,大大地吁了口气,连忙磨墨的磨墨,打扇的打扇,恭恭敬敬地伺候着华安动笔。唐伯虎大大咧咧地坐下,看了看题目,拿过笔,不消一刻时间就完成了两篇文章。两位华公子是任务完成,也顾不得看上一遍(反正他们也看不出什么好坏来),便拉上劳苦功高的华安。溜到街上喝酒取乐去了。
下午时,老先生从外面回来,两位公子得意地递上华安代作的文章。老先生摇头晃脑地看过一遍,直称:“大有长进,大有长进!”忙喜滋滋地送到华老爷处请功。华老爷看过后,也十分欣赏文章的才气,但他马上明白了这定不是两个傻儿子所作,必是有人代为执笔。华老爷命人叫来两个儿子,稍加审问,便露出破绽,公子只好如实交待是华安代作。华老爷命家人给两位公子赏了板子,打得两位公子“哎哟”连天。站在一旁的老先生为此事甚感惭愧,他对两位公子也失去了信心,当即提出辞职回乡。华老爷略事挽留后,又顺水推舟来应了老先生的请求,这时他心里已有数,小华安完全可胜任西席一职。
从此,华安便穿上长袍,做起了华家公子的西席教师。唐伯虎早已摸透两位公子的底细,干脆因材施教,从认字作对开始教起,并不急着让他们背枯涩的古文,写大段的文章。如此一来,两位公子竟然还日渐有所进步,华老爷非常欢喜,大大赞赏了华安。
在华府的日子虽然过得逍遥自在,可总也无缘见上牵魂的佳人一面,唐伯虎只感度日如年。转眼已是秋凉,焦急之中,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这天吃过午餐后,华安求见华老爷,华老爷请他落座后问有何事,华安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告辞还乡。”华老爷所料不及,只以为是两个儿子得罪了先生,忙问:“是不是两个畜牲惹先生生气了?”华安连忙否认:“哪里!哪里!”
华老爷追问:“那是何故?”华安略带羞涩地表露:“我年龄渐大,想回乡完婚。”
一听是为这个,华老爷放心了,这时他的两个儿子已少不了这位先生,待问明华安在家乡并无婚约时,他开口道:“完婚也不一定非要回家,老夫在这里给你择佳丽而娶,不是更方便吗?”
这话正中唐伯虎下怀,他忙叩首相谢,作感激的样子说:“多谢老爷美意!其实不必大费周折,在府中择侍儿相配即可。”
华老爷见他要求并不高,当即答应下来,并马上下令召集府中所有丫环候选。
府中丫环们听说是西席华安选妻,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因为华安的英俊多才早已传遍了华府,若能与他为妻,那自然是丫环们的幸运。不一会,几十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丫环在大厅里站成了几行,华老爷让华安仔细挑选。
唐伯虎心中也有几分颤动,想到佳人马上就会呈现在眼前,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待他一个个仔细看过了一遍,却是大失所望,里面哪有秋香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华夫人舍不得让她手下的四香离开,所以老爷下令丫鬟们集合时,她留下了四香不让去。
唐伯虎没找到秋香,十分失望地回到小厅中,朝华老爷摇头。华老爷见他没有选中,出来一看,才知道最出色的四香没来,忙派人到内院去叫。
华夫人无奈,只好放四香出来,本来秋香不愿意出来应选,她表示愿意伺候夫人一辈子,可是老爷有命,夫人也不敢留住她。
四香一同走入大厅,的确是个个貌若天仙,艳似桃花,把其他丫鬟比得黯然失色。唐伯虎闻声出来,从四朵花中,一眼就认出了让他朝思暮想了大半年的秋香。秋香也认出是有过三次照面的那位公子,不由得羞红了脸。
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中秋月圆之日,华家张灯结彩,为两位佳仆举办了婚礼。气得两位公子直咬牙,美人竟落到华安这小子手里了。
两人的新房设在后花园的一座僻静小屋中,待闹新房的客人散去后,房里只留下半带醉意的一对新人。秋香问道:“看你当日是一个锦衣公子,为何落到华府为奴?”唐伯虎狡黠地一笑说:“还不是为你那三笑!”秋香娇羞切切,喃喃道:“当初见你在街上题画,君挥汗如雨,却气度娴雅,料想君非凡士,故而一笑!”
唐伯虎赞叹道:“爱卿真是好眼力,我乃唐解元呀!”
“唐解元?”秋香没想到这位与自己相偎洞房的华家奴仆,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唐解元。唐伯虎把自己如何恋她三笑,卖身华府的经过略述一遍,秋香十分感动,忘情地倒在他的怀中。
唐伯虎决定当夜携秋香离开华府,潜返苏州,秋香欣然赞同了他的计划。于是两人脱掉礼服,换上便装,从后门溜出了华府,连夜雇船驶向苏州。
第二天,华府的人迟迟不见新人出房门,等到中午时分,推开新房门一看,红烛锦被依旧,哪里还有新人的踪影!仔细搜寻,发现桌上搁着一帧诗笺,上面写着:

六艺抛荒已半年,如飞急马快扬鞭;
去将花坞藏春色,了却伊人三笑缘。

诗笺送到华老爷处,他沉吟良久,不解所云何意。过了一会儿,又有人从新房中找了一幅画,画得是无锡山水,笔调洒脱有致,气韵淡雅深远,华老爷大称:“好画!”这一称倒是引动了他的灵感,马上悟出了那诗每句开头一字相连,便成“六如去了”一言。六如不就是六如居士唐伯虎吗!这画除了唐伯虎还能是谁所作呢?这么说来,在他家为奴大半年的华安就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了?他越想越象,不由得连声直呼:“怠慢!怠慢!”2006-06-09
ysrdz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05-02 08:02: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唐伯虎与无锡华府美婢秋香结下的三笑姻缘,也是世传美谈。 华府的主人是明武宗正德年间的翰林学士华虹山,为人清雅,取仕而家居,府第设在家乡无锡郊区。华家家境殷实,仆侍如云,婢女也不计其数,而最出色的要数华夫人手下的四香,她们分别...

  • 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时,遇到无锡华太师的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四个贴身丫环中的秋香,姿色艳丽,唐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为秋香...

  • 回答是肯定的:三笑姻缘纯属文艺创作。为了说清这一点,我想先对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作一些介绍。先说秋香,据孟森在《心史丛刊》等书中说:秋香姓林,名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

  • 正确答案:A 《三笑姻缘》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作品,主要情节是写江南大才子唐伯虎与无锡华鸿山太师婢女秋香的恋爱故事。《三笑姻缘》,又名《点秋香》,不署撰者姓名,三卷不分回。三笑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民间流传,又经过...

  • 提起“三笑”,有个电影名叫“三笑”。此故事来源于《三笑姻缘》。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作品,主要情节是写江南大才子唐伯虎与无锡华鸿山太师婢女秋香的恋爱故事。《三笑姻缘》,又名《点秋香》,不署撰者姓名,是三卷...

其他姻缘配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