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摄政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实际领导完成这一新旧更替的,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接着又摄政当国的周公。周公锐意改革,制作礼乐,创建新制,确立周室800年一统基业,把我国奴隶制社会全面推向鼎盛时期。周公,名旦,姬姓,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
周公摄政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11世纪,我国商、周之际,是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商朝灭亡,周朝兴建。实际领导完成这一新旧更替的,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接着又摄政当国的周公。周公锐意改革,制作礼乐,创建新制,确立周室800年一统基业,把我国奴隶制社会全面推向鼎盛时期。
周公,名旦,姬姓,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为他是成王之叔,故称叔旦;他的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又称他为周公;灭商后被封于鲁之曲阜(今山东曲阜),史书文称他为鲁公。文王在世时,他为人孝顺、仁厚、笃实,在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以后武王继承父亲的遗业,以姜太公望(吕尚)为师,出兵讨伐纣王,许多重大的决策都出自周公。武王东进伐纣到达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大会诸侯,周公全力进行辅佐。武王四年(近人根据《国语》、《竹书记年》记载,依公元推算,即公元前1029年),周公从征到达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周两军发生大战,商军失利倒戈,纣王登鹿台 而死。 称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别了,司徒雷登》)。武王灭商以后,周公建议向天下昭告纣的罪状,释放因劝谏纣王被囚禁的箕于,封纣的儿子武庚(字禄父)继续管理商的豪族和遗民,并派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加以监视,史称“三监”。这样,周朝的政局才初步稳定下来。
武王罢兵西归回到镐京,不久便得了重病。他想传位给周公,周公坚决不接受。武王病逝后,由儿子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周公便以冢宰(宰相)身份摄政,处理军国大事。管叔、蔡叔由于嫉妒便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将谋害成王。周公向太公望、召公爽表明心迹,说明自己摄政是防天下背叛周朝,并非个人要夺权,取得了大臣们的信任与支持。他让长子伯禽代他到曲阜就封,自己留守镐京。伯禽临行,他教诫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周鲁公世家》)由此可见周公善待贤者的一片衷情。
管叔、蔡叔的中伤没有得逞,便联合霍叔、武庚,发动了叛乱。淮夷、徐戎、奄、蒲姑等邦国起来响应,叛乱在黄河南北迅速蔓延,周王朝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保卫文王、武王开创的事业,周公发布《大诰》,决心平定叛乱。他率师东征,在太公望、召公爽的协助下,经过两年的时间将叛乱平定。武庚被诛杀,管叔 身亡,蔡叔、霍叔被流放。到这时周王朝的政局才真正稳定下来。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至山东、北至河北、南至江汉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周朝的领土。
2019-08-02
ysrdz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2-21 09:39: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公元前11世纪,我国商、周之际,是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商朝灭亡,周朝兴建。实际领导完成这一新旧更替的,是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接着又摄政当国的周公。周公锐意改革,制作礼乐,创建新制,确立周室800年一统基业,把我国奴隶制社会全面推向鼎盛时期。周公,名旦,姬姓,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

  • 在我看来,周公摄政是没有篡位之心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周公摄政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历史上在周武王姬发去世之后,由周武王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被称为周成王。然而由于姬诵年纪太小,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处理好,而国家当时有很多重要事务需要处理,所以...

  • “摄政”、“关白”都是贵族官僚控制 并掌握国家大政的实际统治者,其名称来源都从中国古代史书选取而来。摄政官来自《史记》“成王既功,周公摄政”一语。关白的官名来自《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御天子。”公元858年,藤原良坊最早称摄政;876年,清和 委托藤原基经“...

  •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

  • 摄政与关白是实际掌控国家的贵族官僚,其名称源于中国古代史书。摄政官源自《史记》的“成王既功,周公摄政”,而关白的官职则出自《汉书·霍光传》。858年藤原良坊首称摄政,876年藤原基经受命摄政辅佐阳成 ,887年藤原基经被封为“关白”,自此日本开始设立摄政和关白制度。藤原氏在平安时代中后期掌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