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江山社稷,周公不顾身败名裂,毅然扛负起江山重任。英年早逝 在周公进行祷告、欲以身代武王之后不久,武王的病情再度恶化,终于离开了人世。武王在文王受命七年时即位,九年时在盟津观兵,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伐纣取得胜利...
周公摄政是什么典故?
为了江山社稷,周公不顾身败名裂,毅然扛负起江山重任。
英年早逝
在周公进行祷告、欲以身代武王之后不久,武王的病情再度恶化,终于离开了人世。武王在文王受命七年时即位,九年时在盟津观兵,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伐纣取得胜利,到十三年末就因操劳过度、思虑太多而因病身亡。武王在位仅仅六年,去世时只有四十五岁,真是英年早逝!周王发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一生行事,主要是率领周军攻伐商纣克敌制胜,就给他评定了一个谥号为“武”。从此,历史上就一直称他为周武王。
周公毅然摄政
武王立的太子名诵,是武王的长子,武王去世时,他只有十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虽然这样,在周公、太公、召公等大臣的拥立下,还是让他即了王位。后来,他被称为“成王”。
武王灭殷,只是伐纣一战,攻克商都,对原殷王畿附近的属国和殷朝上层贵族,特别是殷朝东面的许多夷族方国,基本上原封未动。他们中的一些顽固势力,不服从新建的周朝政权的统治,正在蠢蠢欲动,图谋反叛,形势相当紧张。周公恐怕天下听说武王驾崩,即位的新王年幼稚弱,乘机起来叛乱闹事,根据武王临终的嘱托,毅然决定宣布由他代理成王,摄行政管理国家所有事务。
兄弟中的轩然大波
不料,周公的这一决定在兄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老三管叔,论资格他比周公年长,是周公的哥哥。他想,如果要代理新王即位,也应该由他来担当,况且,周公一直在武王身边,担任辅佐武王的重要职位,而自己只是封在殷国旁边,当一个监视殷国的角色,心中早就愤偾不平。听到周公代理新王行政的消息,管叔抑制不住心中的妒嫉之火,他联合蔡叔、霍叔等兄弟,大肆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将不利于王。”言下之意就是,周公要篡夺王位。
周公听到这种流言,首先对太公、召公进行解释:“我之所以勿避王位要代理行政,是恐怕天下叛周,失去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倘若这样,我无法向我们的先王交待。太王、王季、文王这三位先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直到今天才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可武王英年早逝,今王年少没有经验,我这样做是为了继续完成周朝的大业,没有其他目的。”太公与召公听了周公的话,反应冷淡,没有表示他们的态度。
远走他乡
但是成王毕竟年少幼稚,他对流言竟十分相信。他想:“周公现在名为‘摄政’,代理我当周王。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把我一脚踢开。”因此,成王整天板着脸,与周公采取不合作态度。周公看出成王对自己的反感,为了不使这种矛盾加深,他决定在成王元年六月,于毕地给武王下葬后,暂时到外地去避一避。于是,他以视察、访问为名,向东南行,来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今河南西南部)在丹江之北、浙水之西,地名为“丹阳”。文王在世当年,楚国的鬻熊曾经来归周国,为文王出谋献策。那时周公年纪尚小,但鬻熊对周国的友好感情,周公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君臣重归于好
周公出走后,成王知道是自己无礼的行为把他气走的,因此整天怀着负疚的心情,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那一年秋天,庄稼还没有收割,忽然间,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田里的庄稼全部倒伏,一些树木被风刮得拔地而起。人民惶恐不安,以为是天帝来惩罚周国了。成王与宫廷百官穿戴上礼服,来到周公的住处,发现有一只用“金滕”包扎的长匣子。打开一看,内有周公书写的向先王的祷词,他要自己做牺牲,代武王去死,以使武王的病体痊愈。周公对武王的亦胆忠心,使成王深受感动。成王拿着策书,询问在旁的史官和管家,大家都说:“这是真实的事。唉!周公命令我们保守秘密,我们不敢把此事说出来。”
成王看着周公亲自写的策书,意识到周公对自己的父王一片亦诚,他完全是为了国家的事业,怎么可能来篡夺自己的王位呢?成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叔父周公,抱着策书哭泣起来。过了一会,成王对大家说:“今天的事,没有必要去占卜了。过去周公勤劳地为国家工作,只是我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事情。今日上天动威,以此来表彰周公的德行。我应当亲自去迎接周公回来,这样做,按照我们国家的礼仪也是应该的。”
于是,成王走出城郊,准备到楚国去迎接周公。这时,大雨已停止,风也按相反的方向刮去,被风吹倒的庄稼又都重新挺立起来。太公和召公命令把被风刮倒的大树重新扶起来,用土加固。经过这一场风雨,成王和周公重归于好。
2019-01-02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易书科技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2019-01-02
为了江山社稷,周公不顾身败名裂,毅然扛负起江山重任。
英年早逝
在周公进行祷告、欲以身代武王之后不久,武王的病情再度恶化,终于离开了人世。武王在文王受命七年时即位,九年时在盟津观兵,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伐纣取得胜利,到十三年末就因操劳过度、思虑太多而因病身亡。武王在位仅仅六年,去世时只有四十五岁,真是英年早逝!周王发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一生行事,主要是率领周军攻伐商纣克敌制胜,就给他评定了一个谥号为“武”。从此,历史上就一直称他为周武王。
周公毅然摄政
武王立的太子名诵,是武王的长子,武王去世时,他只有十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虽然这样,在周公、太公、召公等大臣的拥立下,还是让他即了王位。后来,他被称为“成王”。
武王灭殷,只是伐纣一战,攻克商都,对原殷王畿附近的属国和殷朝上层贵族,特别是殷朝东面的许多夷族方国,基本上原封未动。他们中的一些顽固势力,不服从新建的周朝政权的统治,正在蠢蠢欲动,图谋反叛,形势相当紧张。周公恐怕天下听说武王驾崩,即位的新王年幼稚弱,乘机起来叛乱闹事,根据武王临终的嘱托,毅然决定宣布由他代理成王,摄行政管理国家所有事务。
兄弟中的轩然大波
不料,周公的这一决定在兄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老三管叔,论资格他比周公年长,是周公的哥哥。他想,如果要代理新王即位,也应该由他来担当,况且,周公一直在武王身边,担任辅佐武王的重要职位,而自己只是封在殷国旁边,当一个监视殷国的角色,心中早就愤偾不平。听到周公代理新王行政的消息,管叔抑制不住心中的妒嫉之火,他联合蔡叔、霍叔等兄弟,大肆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将不利于王。”言下之意就是,周公要篡夺王位。
周公听到这种流言,首先对太公、召公进行解释:“我之所以勿避王位要代理行政,是恐怕天下叛周,失去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倘若这样,我无法向我们的先王交待。太王、王季、文王这三位先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直到今天才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可武王英年早逝,今王年少没有经验,我这样做是为了继续完成周朝的大业,没有其他目的。”太公与召公听了周公的话,反应冷淡,没有表示他们的态度。
远走他乡
但是成王毕竟年少幼稚,他对流言竟十分相信。他想:“周公现在名为‘摄政’,代理我当周王。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把我一脚踢开。”因此,成王整天板着脸,与周公采取不合作态度。周公看出成王对自己的反感,为了不使这种矛盾加深,他决定在成王元年六月,于毕地给武王下葬后,暂时到外地去避一避。于是,他以视察、访问为名,向东南行,来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今河南西南部)在丹江之北、浙水之西,地名为“丹阳”。文王在世当年,楚国的鬻熊曾经来归周国,为文王出谋献策。那时周公年纪尚小,但鬻熊对周国的友好感情,周公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君臣重归于好
周公出走后,成王知道是自己无礼的行为把他气走的,因此整天怀着负疚的心情,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那一年秋天,庄稼还没有收割,忽然间,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田里的庄稼全部倒伏,一些树木被风刮得拔地而起。人民惶恐不安,以为是天帝来惩罚周国了。成王与宫廷百官穿戴上礼服,来到周公的住处,发现有一只用“金滕”包扎的长匣子。打开一看,内有周公书写的向先王的祷词,他要自己做牺牲,代武王去死,以使武王的病体痊愈。周公对武王的亦胆忠心,使成王深受感动。成王拿着策书,询问在旁的史官和管家,大家都说:“这是真实的事。唉!周公命令我们保守秘密,我们不敢把此事说出来。”
成王看着周公亲自写的策书,意识到周公对自己的父王一片亦诚,他完全是为了国家的事业,怎么可能来篡夺自己的王位呢?成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叔父周公,抱着策书哭泣起来。过了一会,成王对大家说:“今天的事,没有必要去占卜了。过去周公勤劳地为国家工作,只是我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事情。今日上天动威,以此来表彰周公的德行。我应当亲自去迎接周公回来,这样做,按照我们国家的礼仪也是应该的。”
于是,成王走出城郊,准备到楚国去迎接周公。这时,大雨已停止,风也按相反的方向刮去,被风吹倒的庄稼又都重新挺立起来。太公和召公命令把被风刮倒的大树重新扶起来,用土加固。经过这一场风雨,成王和周公重归于好。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