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呢?

周公旦是皇室宗亲,姜子牙属于大臣,相对而言,成王对周公的信任度大,而且权力交接比较容易,姜子牙是齐国国君,诸侯国君掌王权不利于周室稳定。疏不间亲。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一奶同胞,血浓于水,是王室成员。叔辅佐侄在...
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呢?
周武王灭商后没享国几年死了,本来武王看到儿子还小,主少国危,非社稷之福,准备传位给弟弟周公旦,但周公旦还是立了武王的儿子。由于周公旦本来是作为皇储的,故其有天然主政的权力。至于为什么不交给姜子牙辅政,一个是他年龄太大了,都八十多了,另一个是姜子牙不是宗室,武王与周公旦其实对这些外姓诸侯是防备的,看本周稿京与姜子牙的封国齐国的距离就知道了,而且周公旦的封地鲁国就挨着齐国,方便就近监视。

姜子牙是军师,武王伐纣后,功劳很大,被分封为诸侯,建立了齐国,是齐国的国君,已经不是昔日的军师角色。周公是成王的叔叔,在成王众多叔叔中,周公德行最高,七年时间帮助成王稳定政局、平定叛乱、开疆扩土、建立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最后还政成王。周公旦是皇室宗亲,姜子牙属于大臣,相对而言,成王对周公的信任度大,而且权力交接比较容易,姜子牙是齐国国君,诸侯国君掌王权不利于周室稳定。

疏不间亲。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一奶同胞,血浓于水,是王室成员。叔辅佐侄在政治上因血缘关系容易被广泛认同。而姜太公是能臣,能臣多但贵胄少。比起商周时期重视血缘的事实,能力是相对次要的。虽然姜太公在灭商中立了头功,又是武王的老丈人,但毕竟与武王不是同宗,在亲疏关系上不如周公,毕竟周朝的分封制度是“尊尊亲亲"。所以,辅佐成王的要职是最符合周制的。再说,齐原属东夷,是不安定地区,并握征伐周边大权,肩负国家东部安全重任。因此,不论从那个方面说,也应该周公佐成王,而不是姜太公。

2022-08-03
一是因为姜太公年纪太大了,已经很难辅佐成王,二是姜太公有自己的封地,还是要回到自己封地的,三是人有亲疏远近,姜太公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是与皇室不够亲近。2022-08-04
是因为姜太公那个时候年事已高,周武王他觉得一个人年纪大的时候,可能会做出非常愚蠢的举动。2022-08-04
因为周公才是周武王的弟弟,而姜太公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外人,周武王还是不怎么去信任姜太公的。2022-08-04
ysrdz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2-20 14:53: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由于周公旦本来是作为皇储的,故其有天然主政的权力。至于为什么不交给姜子牙辅政,一个是他年龄太大了,都八十多了,另一个是姜子牙不是宗室,武王与周公旦其实对这些外姓诸侯是防备的,看本周稿京与姜子牙的封国齐国的距离就知道了,而且周公旦的封地鲁国就挨着齐国,方便就近监视。姜子牙是军师,武王伐纣...

  • 周朝开国的那段历史,由于被儒家(包括史学家司马迁)过度美化,其实有一些东西是被掩藏起来了的。包括周武王让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子牙辅政,其中就有非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 周武王最后没有让姜子牙辅政,而是选择了弟弟周公旦,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在武王一统殷商的天下后,姜子牙也是渐渐的老了,一直替武王带兵讨伐纣王的姜子牙在施政治国上就有些力不从心。在大家的眼里,武王在给了姜子牙齐国的封地之后,便让其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养老了。而武王重用周公,原因除了周公旦是他兄...

  • 周武王过世的时候,姜太公就在国都的。所以因为封国而不让姜太公辅佐理由站不住脚。第三,周武王不信任姜子牙。从前面两个原因可以看出,姜太公太老或者是姜太公有自己的封国而不能辅佐周成王是站不住脚的。最关键的还是周武王不信任姜太公,在诸侯前往各自封国的时候,周武王为了防止诸侯造反都要留下人...

  • 为了让国家实现长久的安定,统治者以及辅政者的身体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国家政权一直都处在交接的过程之中,那么想实现稳定也是不可能的。周武王托孤为何选择周公旦而不是姜子牙?其实从威望和品质方面来看,二人都是有能力胜任辅政大任的,不过姜尚在那时的年纪已经达到了70岁左右(也有说五十多岁...

返回顶部